2022年10月21日 星期五

十八尖山

 








          十八尖山屬於都市型森林公園,高度只有一百多公尺,主要有東西兩個入口。東入口離市區近,交通方便,停車場的容量較大,西入口則較為偏僻,不易停車,因此一般多選擇從東入口做為健行的起點。十八尖山的環山主步道由東入口到西入口全程約三公里,都是柏油路面,相當寬敞平緩,十分好走,沿途並有許多休息場所如涼亭、石椅等,以及飲水、衛生、運動等設施。整個山區除了主要的環山步道外,尚有一些路面由石磚、石階或枕木等鋪成的捷徑或步道,以及許多泥土小徑支線,相互串聯構成一個相當綿密的網狀路線,因此健行者可以自由調整行走的路程,各取所需,即使不良於行者,也可為之,惟以小徑支線穿梭於樹叢之中,若不熟悉,較容易走失,宜予注意。

          從竹北住家開車前往,只需二十分鐘就可抵達博愛街的東入口停車場,週間通常很容易停到車位(三小時內免停車費)。以入口處的獅子亭為準,在這裡有三條上山步道可供選擇,左邊是柏油路面的環山主步道,中間是石階步道,右邊是紅磚步道(由於兩側密植變葉木,因此又名變葉木步道),我通常都是走主步道,因為特別喜愛沿途遍植的桂花樹,在經過另一座獅子亭後約200公尺處(沒有任何標示牌),可右轉一條多為泥土的小徑登上十八尖山東峰(有基石),而往前走下山右轉隨即接回主步道,繼續往前到達造型古樸的幸福亭,與石階步道會合。此際可選擇上走介壽亭階梯,再上到國父紀念亭,即抵達十八尖山主峰(基石位在亭旁的一個碉堡頂上,十分有趣),繼續往前走下階梯右轉,則又接回主步道,經過醒目的桐花步道標示碑(可去到高峰植物園)之後,會遇到一個三叉路口,恰巧位於主步道的中心點,因此附近有完善的飲水、衛生及休息等設施。此時若取右行,將銜接變葉木步道(回到東入口),若取左行,走到盡頭即為寶山路的西入口。至於回程,可選擇完全循著原路環山主步道,或者在前述三叉路口取左行變葉木步道返回東入口,來回約五公里,二小時內應可走完。由於環山主步道沿途樹木茂盛、枝葉繁密,且是柏油路面,因此無論寒暑或晴雨,走起來都相當輕鬆安全,毋庸顧慮一般登山可能面對的潛在危險,稱其為一條老少咸宜的大眾化健行步道,當不為過。

          若覺得環山主步道走起來太缺乏挑戰性,則回程可以選擇在西入口處改走右側山徑,中途會遇到一條紅磚階梯步道,可右轉到古戰場歷史廣場,經防空洞步道,即可去高峰植物園再走一圈山徑,該園整個山丘生長許多高大的喬木,復以人煙稀少,走在綠蔭之中予人靜謐之感,然後循著上述桐花步道接回主步道。惟若加走這段路程,時間約需多加一小時,但值得嘗試,因為這些山徑的原始味道比較濃厚一些。

2022年9月29日 星期四

鳴鳳古道

 








          鳴鳳古道位於苗栗獅潭,是一條具有長遠歷史的山徑,全長約三公里,多為石階或石板路,從獅潭義民廟附近的古道入口(海拔185公尺),沿著溪澗一路往上,直到最高點的關公亭(海拔500公尺),約需二小時的腳程,隨後就可很快下到頭屋雲洞宮,也是古道的另一個入口。一般多選擇從義民廟起登,因位於三號省道旁,並有免費停車場,以及許多飲食店,相當方便。

          由於獅潭離竹北住家較遠,若開車走68快速道路轉三號省道約需一小時抵達義民廟,因此到目前為止,只單獨健行古道兩次,都是選擇週間以避開週末人潮。第一次是去年四月二十一日,健行路線從義民廟到雲洞宮,只要略有腳勁,走起來還算輕鬆,且相當安全。沿途綠意盎然,多半路段有樹遮蔭,偶而可見參天古木,尤其雲洞宮附近的杉木林十分壯觀,可惜是初春時節,溪澗幾近乾涸。再者,原本打算在雲洞宮吃個簡便午餐,熟知因整修而未開放,只得立刻循原路折返,所幸上到關公亭後就是一路下坡,自己體力尚可應付,但回到義民廟已近一點,感到飢腸轆轆,遂到對街一家牛肉麵店,吃了一大碗紅燒牛肉麵後啟程返家。

          上星期五再次走訪鳴鳳古道,因有前車之鑑,這次事先備妥簡便午餐,打算在關公亭休息及進食。同時,這次改走9字型的環狀路線,從義民廟鳴鳳古道入口上到1.7公里處的情人谷(海拔316公尺),此時取左行(有一小段石階)進入延平古道土石路,繼續上坡1公里多,遇到三叉路口,此時取右行接上較平緩的綠色古道續行約1公里,再遇到三叉路口,仍取右行接上南隘勇古道,在稜線上續行1公里多即到達關公亭,輕鬆吃完午餐,然後沿著鳴鳳古道一路下到義民廟,全程約六公里,總共花了三小時。由於時值秋末,除了蔥鬱的林木,還可不時地聽到蟲鳴鳥叫,以及隱約可聞的溪澗聲,清澈的水中更可看見成群的魚兒,尤其延平古道上的巨木及倒木,以及從南隘勇古道的樹葉縫隙遙望雪山山脈山腳下的平原及村落,在在令人感到心曠神怡。

          鳴鳳古道群最高點也不過500公尺左右,卻能夠成為"樟之細路"的熱門路線,確實名不虛傳,除上述四條古道之外,還有八達嶺古道及錫隘古道,且留待下次探訪。

2022年8月28日 星期日

五指山橫向步道

 








          每當在頭前溪高灘地步道健走,只要天氣晴朗,抬頭遠眺雪山山脈聖稜線,總會很明顯地看到橫躺在它下方前面的五指山及一旁的鵝公髻山,由於山名和所指稱的形狀極為神似,經常使我興起攀登的念頭。但查閱網路相關資訊後,考量自己的身體狀況,以及它們的高度,認為獨自攀登的風險頗高,因此並沒化為具體行動,只是遙望而已。誰知上個月發現有關五指山橫向步道的一些具體資訊,無論從步道的距離及坡度來看,似乎和飛鳳山相差無幾,覺得自己可以嘗試,因此在這個月十號(星期三)比平常略微早起,吃完早餐後,就獨自開車外出,開往五指山。

          從竹北住家到五指山的車程,走68國道轉往五峰鄉方向的120縣道再右轉五指山路約需40分鐘,我是在八點半過後出門,不到九點半即抵達觀音寺,當地海拔560公尺,已經比經常攀登的飛鳳山高了一些,這可是真正置身於森林之中了。寺前有一草地廣場可供停車,還有一個水質清澈的魚池,多條錦鯉悠游其中,附近並豎有生態登山步道標示牌及路線圖示牌,正是五指山橫向步道的起點。

          從步道起點開始,一路都是上坡,到最高點的距離約二公里,整個爬升高度有200公尺,大多為石階路、木棧道或木枕路,且有護欄或繩索,雖然相當安全,卻比飛鳳山的陡坡要長,以我經常登山健行練就的腳勁,也感到有點不夠用。途中可在金龜岩附近休息,而沿途甚多古老高大的樟樹,鳥巢蕨寄居其上,由於時間尚早,山中顯得無比清幽,山路雖窄,惟以僅我一人獨行,只偶有蟲鳴聲相伴,一直上到最高點,方遇到四位山友,而這時候的我,已是氣喘吁吁,兩腿乏力矣。隨後就是一路下坡,走起來自是輕鬆得多,途中的大板根、一線天、樹抱石都是出名的景點,然後會遇到一個岔路口,若繼續往左,則走向竹林禪寺,抵達五指山橫向步道終點;若直接往右,則會下到受北宮財神廟,距離最高點約一公里,這時即可循著五指山路往下走,約15分鐘回到觀音寺,我考量自己的腳力,乃選擇此一環狀路線,總共四公里,不到二小時順利走完。

          這次雖然沒有走完五指山橫向步道全程,但最為精華的部分都沒漏掉,尤其是最高點達到海拔760公尺,是個人晚年登山的最佳成績,頗感欣慰,但願有朝一日,能獨自登頂海拔超過1,500公尺的鵝公髻山,那才算得上老當益壯也。

         

2022年7月30日 星期六

鳳崎步道

 








          從竹北住家開車前往鳳崎步道毗鄰天德堂的入口附近,約二十分鐘即可抵達,當地可停車之處雖然相當多,週間無虞找不到車位,但週末或假日則很難說,因為這是一條有著悠久歷史、茂密林相的熱門步道,這時也許可以選擇終點附近的蓮花寺做為起點,當地有一個非常大的廣場,必要時可容納上百輛的小型車,當可免去停車之苦。

          步道全長約三公里,以鳳崎小舖為準可分成前後兩段,前段(天德堂到鳳崎小舖)約二公里,後段(鳳崎小舖到蓮花寺)約一公里,來回六公里連同休息時間一般而言可在二到三小時之內走完。前段主線十分好走,路面或為石板,或為石階,或為水泥等,兩旁的樹木足以遮蔭,途中並建有休閒設施供休息及運動之用,可謂一條老少咸宜的健身路線。另有一條支線穿梭於主線下方的樹叢之中,起點離步道主線入口處很近,最後在主線1.5公里處會合。支線絕大部分屬於比較原始的泥土小徑,岔路雖多,尚不至於迷路,走起來頗有登山健行的味道。至於後段則有主線及捷徑兩種選擇,主線走起來會略感吃力,先要經過一段泥土路的狹窄稜線,然後下到山谷,越過山谷後再循石階上行到山腰,最後接上石板路抵達終點。捷徑則指沿著鳳崎小舖後方的稜線行走,最後直接下到上述的山腰接上主線,省卻穿越山谷必須面對的陡坡段,據說這條捷徑是鳳崎小舖曾老闆自行開闢的,感謝他。

依我的觀察,這條步道有三大特色。其一,步道(主線)主要是沿著山腰不斷地上下起伏,而非平坦,客家語的字就是指此,因此步道的路面雖然相當安全,但走起來還是需要費點勁的。其二,步道(主線)緊貼軍方的坑子口射擊場,因此偶而會聽到連續不斷的槍砲聲,沿途也可見多個碉堡及軍事重地標示牌,步道入口處附近則展示著一輛坦克,鳳崎小舖更擺設著一顆八二三砲彈及諸多國軍戰績資訊,有時從樹的縫隙中也會見到戰鬥機或運輸機(離新竹空軍基地甚近之故)緩緩掠過準備降落,在在顯示這條步道具有一定程度的軍事意義。其三,步道沿途可眺望台灣海峽及濱海地區,尤其是天德堂、鳳崎小舖、蓮花寺的視野開闊,成為觀看晚霞的理想場所,怪不得清代淡水廳將鳳崎晚霞" 列為全淡八景之一,而步道全稱鳳崎落日登山步道,當非浪得虛名,可惜我都是在上午外出登山健行,迄今尚無緣一見璀璨的晚霞。

我對鳳崎步道最深刻的一個印象則是位於鳳崎小舖到蓮花寺捷徑上的一棵高聳龐大的老榕樹,原本挺立於僅容一人單獨行走的窄徑旁,一年多前卻突然向外側傾倒,由於部分樹根仍在土中,因此依然存活,甚至欣欣向榮,充分展現出堅韌的生命力,每次從旁經過,都會發出由衷的讚嘆,並順手拍上一張照片,以表敬意。

2022年7月9日 星期六

馬胎古道

 








          最近三年多來走過的古道中,馬胎古道可謂最有原始森林的風味,置身其中恍如來到亞馬遜叢林,"馬胎的原住民語意是指雲霧,果真名實相符,而它距離繁華城鎮卻又如此之近,因此每隔一段時間,總會情不自禁獨自開車前往,讓自己的身心充電一下。

          從竹北開車約莫四十分鐘即可抵達內灣義興大橋附近120縣道旁的免費停車場,平日空車位很多。停妥車後,沿著縣道往尖石鄉的方向走約二百公尺就可看見拱型粉色的義興大橋,十分搶眼,油羅溪則從橋下流過,溪水清澈見底,在此右轉跨過橋後就可看見馬胎古道的入口。古道全程約三公里,是沿著山壁緩慢上升的山路,大致可以一座橫跨山澗、長約十幾公尺、極其狹窄僅容一人前行的繩索吊橋為界,劃分成前後兩段。前段主要是土石路及木枕路,十分好走,在快到繩索吊橋時,建有一座長方形木頭涼亭,可供休息;後段則是崎嶇不平,路面有甚多不規則的石塊,較不易走,直到接近一長片的筆直竹林,才變成平坦的泥土小路,而原住民聚居的馬胎部落也就在望,正是古道終點。一般而言,整條古道從入口處往上走約需一個多小時,而從終點往下走則輕鬆許多,約四十分鐘即可回到古道入口處。

          依我的觀察,馬胎古道有以下兩大特色。第一,它是沿著陡峭山谷兩側山壁開鑿出來的山道,原本是馬胎部落唯一的對外聯絡道路,後來因另建較為便捷安全的車行道路,這條古道便被棄置不用,由於周邊環境並沒有遭到嚴重破壞,反而逐漸恢復原始樣貌,遂成為一條遠近馳名的登山步道,走在其中,有如穿梭於高聳茂密的叢林,甚至不乏百年老樹(有一棵百年茄苳就挺立在涼亭和索橋之間的山道旁)。尤其夏天雨後,走在濕滑的山道上,山澗從巨大石塊縫隙之間湧出所發出響亮的水聲不絕於耳,配上此起彼落極其悅耳的蟲鳴鳥叫聲,真是宛如天籟。而舉目所見,盡是濃蔭蔽日的高大樹木,蕨類、苔癬類及蔓藤植物或寄宿或攀爬於老樹上,或鑲崁於山壁中,到處是一片碧綠,令人感到無比清幽涼爽,甚至陰森,渾然不覺盛暑的炙熱。這樣的景象譽之為具體而微的亞馬遜叢林,當不為過。第二,古道附近另有一些相當吸引人的景點可供探訪,例如位於起點附近的內灣老街、吊橋,在木頭涼亭交會的南坪古道,以及終點附近的民宿、天主教堂等。而我總是會在走到終點準備下山之前,去兩家民宿之一的餐廳略事休息,或喝杯咖啡配上鬆餅,或來份簡餐裹腹,這時坐望窗外近在咫尺的雪山山脈一些輪廓分明的山頭,跟靜坐於飛鳳山上的咖啡店遙望雪山山脈及其稜線,感覺又不同矣!

2022年6月23日 星期四

寶山水庫

    








           每週一到六的上午通常是我的外出時間,主要活動除了去住家附近的家樂福賣場購買三餐所需的食物及相關產品外,就是去運動,例如登飛鳳山或到頭前溪高灘地步行,由於年齡關係,每次登飛鳳山都感覺相當吃力,而頭前溪高灘地步行的運動量又略嫌不夠,因此有時就會開車從竹東學府路到寶山水庫週遭健走,當地有山有水,又有樹可遮蔭,週間的遊客也不多,走個五、六公里略有高低起伏的山路相當適合自己目前的體力,尤其幽靜的湖光山色,會讓人感到心曠神怡,確實別有一番風味。

          從住家到寶山水庫開車約二十分鐘即可抵達位於環湖步道入口處附近的停車場,步道鋪有水泥或磚頭路面,十分好走,老少咸宜。其間並連接兩座橫跨湖面的吊橋(分別名為寶湖吊橋及碧湖吊橋),為環湖步道增添不少美感,佇立橋上俯視波光粼粼的碧綠湖面,偶有白色的水鳥緩緩掠過,或者天空的白雲倒映湖中,不禁對大自然發出讚嘆之聲。環湖步道原本約有一公里半長,最近又從步道尾端碧湖吊橋附近的涼亭,沿著湖邊新建水泥步道連到伯公崎橋,過橋之後約百公尺處就可看見竹東圳注入寶山水庫的出水口,水量大時宛若瀑布般直瀉而下,相當壯觀。這條新步道雖僅半公里多,但多處為極陡坡,又有小瀑布可看,使環湖步道再度增色不少。

          不過,我去寶山水庫的目的除賞景之外,更是為了健行,因此設計了一條環狀路線。從停車場沿山湖路往上走到種福禪寺,此處視野頓然開闊,可遠眺雪山山脈聖稜線、大霸尖山、鵝公髻山及五指山等。隨後右轉一條可通行小型車輛的狹窄柏油路(名為尖山路),這條山路上下起伏頗大,人煙稀少,不多久即可接上碧湖吊橋,過橋後左轉經過涼亭,來到岔路口,往下走即是上述新建的水泥步道。這時我選擇往上走的傳統山路(可通到寶二水庫),繞到寶山水庫後山,經過一座造型古樸的涼亭不久,即可看到右手邊有一間破舊工寮,並豎立著一個告示牌,兩者之間有一條雜草叢生、只容得下一人獨行的土石小徑,這條小徑實則依傍於寶山水庫的後庫,週遭多是果園或叢林,少有人走,景緻和前山的湖濱步道迥異,多了一份深山荒野之味。約莫二十分鐘腳程,小徑就接上湖濱步道,不多久左轉寶湖吊橋,即回到停車場,完成寶山水庫環狀路線健走,全程約五公里。

          寶山水庫由於樹叢尚稱得上茂密,因此我在炎夏季節較常去,有兩件事值得一提。其一是當地頗多農家栽植竹林,每逢綠竹筍產季,我都會向一間位於種福禪寺附近的商家購買一些,老闆娘很和氣殷實,笑口常開,每次去寶山水庫健走都會經過門口打聲招呼,賣的綠竹筍更是不在話下。其二是寶山水庫的水源主要是利用竹東圳引自上坪溪,本身並無其它溪水可資注入,去年春夏之交,乾旱異常嚴重,寶山水庫一度幾近乾涸見底,風光不再,也讓我沉思如何確保我們的水資源無虞匱乏,真的是需要做長遠性、前瞻性的規畫。

 

2022年5月28日 星期六

頭前溪高灘地

 








          自從搬到竹北不再種菜之後,除了可以把許多時間放在學習翻譯及烹飪,也可以經常外出健行(例如登山、平地快走等)鍛鍊身體,而最常去的地方就是住家附近頭前溪右側堤防內的高灘地。從社區沿著縣政九路人行道往興隆路方向步行不到五分鐘,即可置身於相當廣袤的大片綠地之中,放眼望去盡是綠油油的茂密草坪及錯落有致的樹叢,腳下的柏油步道似無盡頭,兩耳不時可以聽到蟲鳴鳥叫,即使聳立於堤防外有著現代化造型的成排高樓建築近在咫尺,即使高速公路上傳來單調的車輪壓地聲不絕於耳,仍會泛起一種踽踽獨行於荒郊野外的靜謐感覺,讓身心全然放鬆。

          這整塊高灘地夾在彎曲的頭前溪和沿著興隆路相當筆直的堤防之間,寬度在五十公尺到一百公尺,隨頭前溪的彎度而異,至於長度,從一邊橫跨頭前溪的台鐵軌道高架橋直到另一邊的高鐵軌道高架橋為止,約有五公里,整個面積在二十四公頃左右。根據我的行走經驗,大致可將它等分成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一整塊視野開闊的大草坪,佔地八公頃多,從台鐵軌道高架橋直到中山高橫跨頭前溪的高架橋,長度約一公里半,除了開挖出一條人工渠道(寬深各約五公尺)貫穿其間,經常流淌著潺潺溪水,還鋪設了環狀的柏油自行車道兼做人行步道,走一圈的距離約有三公里。草坪上經常可以看到多種鳥群飛來覓食,春天燕群翻飛尤其壯觀;色彩繽紛的野花盛開時,更是令人目不暇給,尤其是一棵高大挺直的木棉樹孤零零地矗立於步道旁,相當獨特,每到初春,枝幹開滿鮮豔的鵝黃色木棉花,煞是好看。偶爾抬頭仰望蒼穹,或是一片藍天漂浮著不斷變幻的白雲,或是一片灰濛濛厚重的雲層籠罩整個大地,油然興起天地如此之大而人類何其渺小的感慨。總之,這是一個相當適合走路的好所在,只是沿途樹蔭不多,炎炎夏日就得起個大早才能避免日曬之苦,而冬天雖無此困擾,卻另有經常會刮起大風的問題須加克服。

至於第二個部分則是中山高的高架橋到穿過經國大橋再下去約二百公尺(接近嘉豐五路和興隆路交口)處,長度約一公里半,這塊高灘地佈滿民間擅自開墾的菜園或果園,以及茂密高大的野樹叢,只有一條柏油自行車道(兼做步行之用)蜿蜒其間,人走在其中某些路段有如置身叢林,有時甚至濃蔭遮天,十分隱蔽,味道和第一個部分的大草坪迥異。它另一個特色就是在自行車道最後要向右上到堤防之處,也可以循左邊土徑穿過野樹叢及菜園輕鬆下到頭前溪畔,這時場景隨之一變,視野重顯開闊。當溪水較少時,可以倘佯於溪床上的豆腐岩或溪中沙洲,甚至走到對岸,十分自在安全;而當溪水較多時,則可在岸邊席地而坐,靜觀湍急的溪水沖打豆腐岩形成的長串白色波濤,以及聆聽轟鳴作響的水聲,霎時進入忘我之境。

第三個部分則是從上述土徑到高鐵軌道高架橋之間,長度也約有一公里半,但此處已無路可逕行穿越密布樹叢雜草的高灘地,而須沿著堤防外側人行道及自行車道步行,兩旁雖有茂密的行道樹足以遮蔭,但興隆路上的車聲不絕於耳,吾人已從荒郊野外回到市廛,所幸此際可以適時走上堤防,眼下的高灘地復見碧綠如茵的大片草坪,不過是用做棒球、壘球及足球場地,對喜愛走路的人而言,難免有些遺憾,好在天氣晴朗時,站在這段堤防上可以悠閒地依著欄杆遠眺雪山山脈,酒桶狀的大霸尖山及聖稜線清晰可見,或者沿著球場外緣下到頭前溪畔,坐看隆恩堰的雪白水幕和豆腐岩也算是一種補償。

在頭前溪高灘地步行已經成為我日常生活的一種習慣,也為我每天單調固定的生活節奏增添稍許樂趣。當置身其中,經常會遇見迎面而來的走路同好或騎車朋友,我總會主動禮貌地或招手或點頭或道好,而在那樣美好的自然環境中,也會得到善意的回應,這就是一種正能量的體現,你們認為呢?

2022年4月9日 星期六

飛鳳山

         從新店山上搬來竹北鬧區附近,倏忽將近三年半,由於不再種菜,生活顯得悠閒而清淨,日常的消遣在靜的方面主要是翻譯大衛.瑞德博士(Dr. David Read)的證道辭(總共完成翻譯四十一篇,悉數發布於老周菜園部落格),閱讀有關宗教及人類歷史的書籍,透過Line和老同學們聯繫,上Youtub觀看自己喜愛的video,包括自然環境、音樂、藝術、宗教、經濟、社會、政治、科學等,並利用電腦做數獨及下圍棋,至於動的方面主要是走路及登山,近來由於老伴腸胃不適且未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因此又扛起外出買菜及下廚做菜等相關的工作。整體說來,每天的生活節奏雖然簡單及規律,但是自己內心卻感到十分充實,滿滿地有著平安喜樂。

有關登山,原則上是盡可能每星期以健行方式登一次山,扣掉開車時間,控制在三小時之內,攜帶的背包裝有各種登山必備物品,總重量約五公斤,包括衣物、食物、藥品、飲用水、望遠鏡、登山杖等,最常去的就是芎林鄉的飛鳳山,開車半小時即可抵達,停車也頗為方便及安全。其它諸如寶山水庫、鳳崎步道、馬胎古道、文林古道等也會適時前往,因為離住家還算近,至於距離較遠者如大崎棟步道、獅頭山步道、鳴鳳古道等,就只能偶爾為之。

飛鳳山步道的上山路線有三條: 第一條是由代勸堂上山,主要是石階石板路;第二條是觀日亭古道(2800公尺),主要是土石及樹根路,從修心宮上山,不久會有一段陡坡約500公尺,其它路段都屬緩坡或平坦的稜線;第三條是觀日亭古道(1800公尺),主要也是土石及樹根路,須從修心宮沿路再往裡走,從開始上山就是陡坡,將近1000公尺。以上這三條路線最後都匯合通往觀日亭,不常登山者可選擇第一條路線來回約五公里多,走起來相當輕鬆,經常登山者多偏好選擇觀日亭古道上下山,形成一個內圈環狀路線,全程4600公尺,而第一條和第二條路線合起來則形成一個外圈環狀路線,全程將近六公里,這兩條環狀路線都需要一定程度的腳力,對我而言,相當具有挑戰性。

根據我的經驗,飛鳳山的特色有以下幾點: 第一,樹叢茂密,許多相思樹的枝幹極為高大,粗厚的樹根匍匐蜿蜒於山徑表面,有時和大塊石頭纏繞在一起,非常少見,並使陡坡路段變得安全而易於攀登。由於全程都是走在樹蔭底下,不時可聽到蟲鳴鳥叫及風聲,偶爾可見桂花、櫻花、桐花、杜鵑花、梅花等(視季節而定),因此即使走得十分疲累,心情卻仍然能夠保持愉悅,不至於感覺枯燥乏味。第二,沿途有許多休息之處,比較正式的如涼亭、觀景台,也有多處由山友自行搭建的大型竹棚,可供休息、進食、飲茶、聊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觀日亭古道(2800公尺)上山登頂前2400公尺處開設有一間名為風情萬景的飲食店,依著山坡搭建而成,相當寬敞潔淨,通風良好,可以眺望整個雪山山脈的稜線,以及蔥鬱的山谷,可惜只在假日營業。我若選擇假日登山,到此必定小坐半小時,喝杯無糖卡布其諾咖啡外加一份原味鬆餅,可以充分享受一下大自然之美。第三,觀日亭視野極好,若碰到晴空萬里無雲的好天氣,在此往北可清楚看見台北101大樓,往西可遠眺南寮漁港和台灣海峽,往東則可略窺雪山山脈,以僅僅五百公尺上下的高度能有如此壯觀的視野,實屬難能可貴。此外,若意猶未盡,從觀日亭還可再登中坑山,並觀賞大板根。

除了風景之外,飛鳳山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則是山友,曾經遇過不良於行的身障青年,獨自攀登,相詢之下,方知他登過多座三千公尺高的大山,讓我肅然起敬。而經常會遇到的則是一位和藹可親、矮胖身材、年歲應在七十開外的老先生,他總是攜帶一些工具及材料,默默地在山路上修補鬆動的土石,可謂一位真正的愛山人。上個星期二是清明節連假最後一天,由於天氣不錯,決定登飛鳳山,上午九點左右抵達,僅剩下路邊還有一些空位可停車。這回選擇走外圈環狀路線,方向是觀日亭古道(2800公尺)上山,石階石板路下山。下山時巧遇一位年輕小姐和友人帶著一隻柴犬,這隻狗左後腿捲曲而無法著地,我一路在後看著牠右後腿用跳的方式輕鬆下完整個石階,而且幾乎沒有休息,內心十分佩服。

這是一座很平常的小百岳,但是登山時只要用心觀察,就可以發現許多感動人心的故事,足以鼓舞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夠樂觀而堅強地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