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兒子參加研究所同學聚會,主要為20多年未曾見面的論文指導教授慶生,教授湊巧與我同齡,已經退休,兒子有line給我謂以 “看了教授才驚覺 father 的體能維持的很好”,這句話讓我陷入沉思。回想自從服務公職30多年後,毅然選擇55歲優退(2002年),倏忽已逾20年,不知不覺間,自己就從壯年邁入老年。近年來,每次初中同學或大學同學聚會,看到許多同學老態龍鐘甚或因病離世,自己則似乎顯得相對年輕,惟以並未深究其因,現在經兒子這麼一說,心想若能找出箇中關鍵,或許對老年人如何能夠活得健康會有些幫助。基此,遂對自己退休之後20多年來的生活做了一番審視。
記得退休前後的那幾年,自己的身體雖無重大疾病,但多年的公務員生涯,因久坐辦理公務及缺乏運動所導致的毛病則無一倖免,諸如彎腰駝背、腰酸背痛、髖關節痠痛、消化不良、鼻子過敏、咳嗽多痰、痔瘡便秘等等,甚至有一段時間還因骨刺而導致右腿麻痺,再加上長年忽視口腔保健所肇致的牙周病及腮腺炎。這些毛病雖然尚未嚴重到危及生命,但有時須到醫院治療,對我的日常作息已經造成相當程度的困擾,而現在除了偶爾還會出現輕微的胃脹氣或鼻子敏感,其它竟然都消失不見了,當然也沒有“三高” (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 問題。這到底是哪些關鍵因素造成的,讓我感到相當有趣,茲從運動(廣義,包括勞動)、飲食、用腦等三方面分述如下。
在運動或勞動方面,退休之後自己最大的改變就是種菜。記得是在2006年夏季,當時新店住家社區後方有一大片地主未加利用的山坡地,雜草叢生,但已有幾位蔬菜達人在地主默許下開闢菜園種植蔬果多年,承蒙他們的協助及指導,讓我也有機會依樣畫葫蘆,透過清除一叢又一叢比人還高的蘆葦,最後開闢出一個50坪大小的菜園。這種體力勞動在炎炎夏日做起來極端費力,跟退休前坐在冷氣間辦公完全不同,但自己咬緊牙關還是撐了過來。隨後開始學習種菜的各種工序,包括翻土、清除石塊、做畦、播種(或植苗)、澆水、施肥、除草、除蟲、鬆土、採收等等,進而學會搭棚架、做堆肥、挖深溝(防田鼠)等更為粗重的工作,年復一年,自己愈做愈有勁,皮膚更是曬得黝黑,簡直變成一個莊稼漢了。直到2018年夏初,開始準備搬離台北才畫上休止符,我相信這段將近12年的種菜日子為我晚年的體能打下相當堅實的基礎。不過,種菜的缺點則是極端傷腰,同時對強化腿腳的肌力較無幫助,因此搬到竹北之後,雖然由於找不到合適菜園,未再繼續種菜,惟經考量自己體能狀況,決定改以登山健行取而代之。5年多來,幾乎每星期(上午)外出登山健行3~4次,由於大多是獨自為之,基於安全之故,擇定離住家較近(車程1小時左右)、距離在5~6公里之間、約需2~3小時即可走完全程的路線,例如飛鳳山步道(芎林鄉)、鳳崎步道(新豐鄉)、馬胎古道(尖石鄉)、寶山水庫步道(寶山鄉)、十八尖山步道(新竹市)、頭前溪高灘地步道(竹北市)等都是我經常會去的,至於車程較遠的騎龍古道及大崎棟步道(橫山鄉)、五指山橫向步道(北埔鄉)、獅頭山步道(峨眉鄉)、鳴鳳古道(獅潭鄉)等則偶爾為之。沒想到此舉不但緩解了腰傷,也使腿腳變得健壯,體能得以進一步提升,今年以來並改穿赤足鞋,期望再強化腿腳的肌力。
在飲食方面,自己以往一向偏好紅肉及甜點,自從種菜之後,飲食習慣自然而然地發生變化,進食蔬果的比重明顯增加,但最重要的改變並不在食物本身,而是整口牙齒重建,正應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的老話。我的牙齒天生排列參差不齊,從小就有蛀牙,很早就牙齦萎縮,吃飯非常挑食,加以並未養成飯後睡前漱口刷牙的習慣,因此牙齒經常出問題,並且一直採用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的治標方式加以處理。長久下來,年近70歲時,天生的真牙已經所剩無幾,幾乎都是固定假牙或活動假牙,而牙周病則日益嚴重,甚至引發腮腺炎,右耳下方臉頰在用餐時突然腫脹,這才意識到自己的口腔問題十分嚴重,必須下定決心,做全面性及根本性的治療。感謝一位大學及研究所同學的推薦,得以到一位專精於牙周病的台大醫學院教授所開設診所,進行整口牙齒重建。從2017年初開始,先經過整體評估,然後逐顆牙齒做適當的治療(例如有的是根管治療,有的是打釘子或拔除、有的部分則是開刀或矯正等),俟全部治療完成之後,隨即開始製作及安裝新的固定假牙,最後則是製作及安裝新的活動假牙,整口牙齒重建完成已經接近2019年底。雖然歷時將近3年,而且所費不貲,但我認為十分值得,即使部分牙齦無法再行增生,惟牙周病卻完全得到控制,而且透過勤刷牙漱口,口腔衛生也得以確保,最為重要的則是牙齒咀嚼力變得非常強,食慾因而大增。雖然如此,並沒有放任自己大快朵頤,每天的進食仍繼續以蔬果為主,下午3點左右並有一道水果餐(約5~6種水果),至於肉類則以白肉為主,紅肉吃的不多,同時盡量避免含有精製糖成分的食品。最近1年多來,太座因退化性關節炎而無法提重物,改由我外出買菜及下廚做菜,由於毫無這方面的經驗,一旦做起來可謂相當具有挑戰性。所幸在太座指導下終於逐漸駕輕就熟,而我設定的目標就是如何在少紅肉、少鹽、少糖的情況下,仍然能夠燒出相當可口的家常菜,目前尚在努力中。
在用腦方面,一般而言,老年人的退休生活多會著重安排遊山玩水或種花蒔草等比較可以讓自己放鬆心情的活動,我在退休後的頭幾年也是如此,曾經在楊梅鄉間買了一棟有院子的透天厝,除了方便和太座帶著兩隻收養的流浪狗到處走動,也可以在院子裡種些花草怡情養性。此外,當時也經常陪著初期失智的母親到台灣北部各地景點遊玩,並且或和太座、或和以往同事去大陸自助旅遊等。但是自從種菜之後,這類活動就大幅減少,反而是使用電腦的時間相應增加,主要是為了迅速蒐集有關種菜的各種資訊,隨後又透過女兒的協助,在網路上開闢了
“老周的菜園” 部落格,把自己種菜的經驗寫成短文,配合圖片加以發布,以期和各地同好分享種菜心得。搬到竹北之後,雖然不再種菜,但這個部落格並未關閉,而是改以把自己平常所翻譯的文章(主要和腦部健康及宗教信仰有關),或者所撰寫的短文(主要和登山健行及下廚做菜有關)配上圖片,繼續發布於
“老周的菜園” 部落格,提供給有興趣的網友參考,同時也藉此督促自己多多用腦,以期避免記憶力減退。不僅如此,透過處理這個部落格的經驗,我也得以輕鬆地走進網路世界遨遊,汲取自己所喜好的各種知識及訊息,拓展視野,明顯提升了心智活動的廣度和深度。
總之,過去20年的退休生活中,種菜及登山、整口牙齒重建及多吃蔬果、撰寫及翻譯文章等應該是促致我得以保持老年健康最為關鍵的因素。不過,每一個老年人都有其獨特的背景,我的這些經驗並不適宜直接套用,但若將之一般化,仍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那就是一個老年人若要活得健康,先決條件就是規律的運動、均衡的飲食,以及多用腦,雖然這是人盡皆知的道理,但每一個老年人如何考量本身狀況找出切入點,並且付諸行動去具體實踐才是關鍵。最後補充一點,老年人常見的健忘、失眠、前列腺肥大等毛病,我也是無以避免,只是或者程度輕微,或者服藥控制即可,迄至目前,日常作息並未受到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