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7日 星期三

憶鐵頭趙老大


今年八月二十日上午在母親家接到萬老來電,告知趙老大今天凌晨兩點走了,老呂下午兩點半會開車來接他們夫婦倆到內湖鐵頭家上香致祭,我可一同前去。待關掉手機,想起近十多年來鐵頭退休之後,大夥兒(還有施老師、萬老夫婦、老石、懷家夫婦、子涵、趙媽媽、趙大哥大嫂等)偶而相聚時的點點滴滴,無論國家大事或坊間趣聞佚事,總是談得津津有味,每次聚會都是盡興而返,回味無窮。這種時光終於因鐵頭走了而難再矣,不覺深深嘆息一聲,更感慨像趙部長、趙主委這樣有魄力、有擔當、有遠見、剛正不阿、無私無我、鞠躬盡瘁的政務官,在當今政壇上已看不到了。
上香祭拜之後,萬老接受電視記者採訪,我則站在鐵頭書房外的會客室角落,默默地環顧周遭,聽長媳趙大嫂訴說著近十一個月來,細心照顧已到歐茲海默症晚期的鐵頭的種種切切,令人動容,今天凌晨因器官衰竭在睡夢中安祥地走了,而內心想著高齡九十三的鐵頭終於從俗世的牽絆中解脫了,終於可以和趙媽媽在天上相聚了,不也是一種福份嗎?轉眼凝望著掛在靈堂上的鐵頭遺照,那是一幅半身畫像,微側著的臉龐稜角分明,雙眼炯炯有神,深色的西裝上身裡邊感覺得出他挺直的背脊,確實把鐵頭最令人景仰的人格特質栩栩如生地表現出來,但在我眼中心底,除了孺慕之情,鐵頭晚年不時自然流露的赤子之心,卻更讓人懷念不已,且就記憶所及舉二、三事,做為對鐵頭最後的告別。
鐵頭退休之後的早先年裡,仍經常接到邀約演講,有時會請我執筆,擬稿之前,一定會先把他的基本想法說出來,因此有幸面聆教誨,也拉近了和鐵頭的距離,充分體會到「望之儼然,及之也溫」這八個字的意思。記得有次和老石一起去看望鐵頭,請益一些事情,通常他都請我們坐在書房,無意中看見一本名為CHAOS(混沌理論)的英文著作,鐵頭告以這是一位朋友特意送的,因為CHAO就是中文裡的「趙」字,這時我不經意脫口而出小兒任中這學期在清大剛巧也修了一門和CHAOS有關的課程,沒想到鐵頭當即拿起毛筆在書的首頁寫上「任中弟 耀東購贈 中華民國八十六年元旦」,這本書小兒當時不見得完全看得懂,但鐵頭對年輕人的關懷和期望由此顯而易見。還有一樁事頗值一提,記得老石一位朋友數學天分極高,對美國商品期貨市場甚有研究,曾建立一個期貨價格的數學模型,聲言具有一定的預測能力,大夥兒聽後頗有興趣,遂商量集資請其做實驗性操作,若成功,就正式成立基金公司,惟以當時我們這些窮小子所能籌集的資金實在有限,鐵頭大概注意到了,十分慷慨地拿出一些錢來湊數,基金實驗性操作之事乃得以進行。其實以鐵頭創立中鋼公司的實業家精神來看,他一向注重工業,對金融性期貨事業不見得苟同,但卻樂見我們這群小老弟有一份創業的心念和嘗試的勇氣,不惜拔刀相助。
記得趙媽媽未得病辭世之前,大夥兒聚會時,他倆總是聯袂參加,席間鐵頭口若懸河針砭時事,憂國憂民之情溢於言表,趙媽媽通常都是靜靜地坐於其旁,偶而插話一、兩句,為他解憂,我們都看得出兩老靈犀相通,夫妻之情歷久彌新,讓人稱羨。三年多前,趙媽媽走時,萬老、老呂、我曾到靈堂祭拜,趙大哥大嫂攙扶著鐵頭走出來,一看到我們,不禁眼泛淚光,神情哀傷無比,鐵頭是性情中人,老伴的離去對他打擊至深且重,幸賴趙大哥大嫂無微不至的照顧,每年大夥兒的聚會得以持續,只是坐在其旁的換成趙大哥大嫂。沒隔多久,得悉鐵頭也罹患了歐茲海默症,聚會仍照常,席間仍是高談闊論,鐵頭話雖少了,但心情很好,我們和他依然是沒大沒小地有什麼說什麼,任誰都看得出,他是一位活得十分快樂的失智老人。

這些日子每到菜園勞動時,就會想到鐵頭,他這一生堪稱活得轟轟烈烈,精彩絕倫,從早年遠赴海外辦紡織廠,到受命回國創立中鋼公司,跨入政壇之後,從推動大汽車廠計畫,到擘劃台灣經濟自由化、國際化、制度化藍圖,以迄晚年「擺脫約束,回歸自然,享受悠閒」,其間有成有敗,但俯仰天地,卻是無愧於心,老呂提及弘一大師李叔同晚年曾書「天心月圓,華枝春滿」八個字,應是鐵頭臨走前的心靈寫照罷。

2008年8月5日 星期二

菜園裡的南瓜(The pumpkins in the garden)






Abstract in English: Two seedlings of pumpkin were planted in the garden this summer. They grew up very quickly. What I need to do is only watering and fertilizing them in time. But there are quite few female flowers to be pollinated and bear fruits. Additionally, the shape of the pumpkin is different from the American’s one and looks like a rugby ball. They are called Chinese pumpkins. However, the soup which is made from this kind of the pumpkin also tastes very delicious.
今夏的菜園栽種了兩棵南瓜,是在今年4月28日到種子店買秋葵幼苗時,順便買的,並不在夏季蔬菜栽植規劃之列。由於要利用棚頂供其攀爬,於是一株定植於鄰近冬瓜的果樹畦塊裡,以便和一株冬瓜共用棚頂,另一株則定植於鄰近瓠瓜畦塊的棚頂支柱旁,以期利用瓠瓜棚頂的邊緣部分攀爬。這兩棵南瓜幼苗是臨時起意隨手買的,可謂菜園裡的「小媳婦」,定植之後,並沒有受到刻意的照料,只是適時施肥和澆水而已,沒想到卻長得很好很快,葉子又大又綠,葉面上白色的葉脈像樹枝一樣,紋理分明(見右上照片,今年5月21日拍攝),僅只一個多月就攀爬到棚頂(見左上及右中照片,今年6月2日拍攝)。由於這時正是瓠瓜和冬瓜生長旺期,並開始結果,成為我到菜園的注意焦點。兩棵南瓜除了澆水、施肥外,其餘就任其生長,主蔓也沒摘心,也沒做人工授粉,甚至其中一棵為免和瓠瓜爭棚頂空間,還將其主蔓引導至攀爬菜園旁的高大蘆葦叢,即使受到如此不公平待遇,兩棵南瓜成株仍然在棚頂和草叢大肆「攻城掠地」,好像是對菜園主人還以顏色,並且結果(見左下照片,今年7月6日拍攝),距定植日約兩個月。不過結果率很低,總共只結了七顆果實,已採收三顆(見右下照片,今年7月29日拍攝),另外四顆目前都還躺在棚頂上,要等果柄變黃後才採摘。令我訝異的是收成的南瓜形狀竟然像木瓜,綠色帶黃的果皮很薄,原來這是中國南瓜,和金黃色、圓球形的美國南瓜是不一樣的品種。由於數量有限,蔬菜達人建議把幼果用布包起來,以免被昆蟲叮食,並且要將它們橫躺在棚架上,如此呵護,「小媳婦」似乎終於成了「美嬌娘」。

附帶一提,記憶所及,家內上菜市場向未買過南瓜,我們也只在西餐廳吃過南瓜湯,而中餐紅燒南瓜(帶皮)記得還是四十年前在大學宿舍自助餐廳吃過(一份五毛錢),現在拜菜園之賜,竟然頭一遭在自己家裡吃太座做的南瓜餅、南瓜湯、紅燒南瓜,而且十分可口,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