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9日 星期一

菜園裡的香草植物
















菜園裡一直種著些許香草植物,主要有迷迭香、薄荷、羅勒(台灣稱九層塔)等,前兩者幾乎沒有食用過,只是很喜歡它們特殊的香味,也希望能有驅逐蚊蟲的效果,尤其值得一提的,它們最初都是朋友送的,再用嫩枝扦插(迷迭香)及地下莖分枝(薄荷)而繁衍開來,目前菜園裡各有一個畦塊種著它們。至於偶而食用的九層塔,目前菜園裡只種著一株,但枝葉極其茂盛,足以滿足需求。
菜園裡迷迭香的家族史可以追溯到六年前,當時和太座一起從公家機關退休,搬到楊梅鄉間居住,太座的兩位同事特別來拜訪,其中一位同事還帶了一盆她自己栽培的迷迭香相贈,由於鄉間陽光充足,這盆迷迭香長的欣欣向榮。後來搬回新店,迷迭香也隨著我們帶回到公寓陽台,惟生長環境不如楊梅,以致莖葉日漸枯萎,所幸「老周的菜園」開張,遂將之移植到畦塊,並用扦插法繁殖。目前的十株是在去年12月扦插的(見右下照片下端,今年1月2日拍攝),而在今年 3月22日將它們悉數移植到一個畦塊裡,現在每一株都長得回復到往昔的模樣,看起來好不壯觀(見左下照片,今年12月28日拍攝),聞起來更是香味濃郁,經過菜園的路人多讚賞有加,希望太座那位早已退休的同事能看到這篇短文,更歡迎她們來菜園敘舊,迷迭香會一直繁衍下去,直到菜園打烊。
至於薄荷的歷史則較短,去年5月16日好友老呂夫婦來菜園參觀,送了兩株薄荷、一株香水檸檬、一株百香果。當初薄荷是和迷迭香、九層塔共同種在一個畦塊裡,而薄荷生長力十分強健,主要是地下莖蔓延迅速,不過半年光景,地上的枝葉就站去大半個畦塊。今年以來,迷迭香、九層塔陸續從這個畦塊撤出,薄荷也已充塞整個畦塊(見右中照片,今年3月29日拍攝),5月間發現有一種顏色鮮豔、黃褐相間的毛毛蟲寄居其中,數量龐大,抓不勝抓,不得以之下,遂在5月23日將整個畦塊的薄荷連莖帶葉一起拔除,同時把一些拔除的地下莖摘掉大多數葉片後,移植到菜園入口處的一個畦塊,由於採用地下莖分枝,半年多下來,薄荷又已枝葉茂盛矣(見左上照片,今年12月28日拍攝)。
九層塔在中式餐飲中比較常用,舉凡炒蛋、炒茄子、炒海瓜子、煎豆腐等菜餚都會用到,因此菜園裡每年會栽種,通常是向種子店買幼苗定植,今年3月16日買了5株幼苗(共25元),6月間拔除3 株生長很差的,剩下的二株則長得甚好(見右上照片上端,今年10月30日拍攝),唯一要注意的就是開花(紫色或白色兩種,因品種而異)時,應及時摘掉花蕾,否則葉片會枯萎。最後且說一個和九層塔有關的故事如下:記得在上個月的某一天,一位路過的老婦詢以能否贈送一株九層塔,我問她為什麼要一株而非一些葉片?她告以要把近根部的枝幹熬煮成湯,給其孫子喝,可以長得高。因見其言詞懇切,似非戲弄之語,且該老婦幾乎每天上山,並經常餵食山上流浪狗,極具愛心,遂拔了一整株九層塔相贈,至盼能對其孫兒有效。

2008年12月7日 星期日

冬陽下的菜園











今年冬季菜園裡種植的蔬菜已經陸續開始採收,包括小白菜類的齒葉白、青江菜,大白菜類的卵圓形山東白菜、體積略小的橢圓形台灣白菜,捲心的刈菜,葉片特別大的芥蘭菜,以及嫩莖萵苣、梅花蘿蔔等,即將上場的則是高麗菜、青花菜、菠菜、茼蒿、蕃茄等等,看起來似乎很熱鬧,實際上,今年寒流來得較晚,暖冬的蔬菜種來很辛苦。
由於農藥的數量和次數都用的極少,通常只在幼株時噴一、兩次而已,以致成株時,蟲害極為嚴重,尤其是高麗菜、芥蘭菜、大白菜,十一月以來,每天到菜園都須抓蟲,有時會抓到五、六十條各式各樣的菜蟲。猶記得去年還是先把蟲撥到小鏟子上,然後用石頭壓死,今年已進步到直接用大拇指和食指抓起來用力一捏,只有太肥大的才用腳踩,以提高工作效率。一般而言,吃高麗菜、芥蘭菜的是翠綠色、比較細長的菜蟲,它們從外圍的葉子往裡吃,因此有跡可尋,雖然數量多的抓不勝抓,但總能抓得到;吃刈菜的菜蟲則呈墨綠色,體積也比較肥大,但不多;吃台灣白菜的是體積短小、呈肉色甚或通體透明的菜蟲,它們是鑽在裡面啃食白色的嫩葉,外圍的深綠色葉片卻是完好如初,不但發現不易,即使發現也難抓出,有趣的是山東白菜卻蟲害極少,而是病害(外圍葉片腐爛)。結果則是24株外表光鮮亮麗的台灣白菜還沒到採收期(10月8日定植幼苗),就悉數提早採收,丟棄的葉片又大又綠,收成的白菜有的只剩下比拳頭還小,能上相的不過四、五顆而已(見左下照片左邊,今年12月4日拍攝),內心頗為懊惱,不過做成開陽白菜,相當好吃。至於山東白菜看起來尚可,已經採了二顆(見左下照片右邊),這幾天很冷,放入火鍋內,極為好吃。高麗菜目前仍在生長中,外圍葉片雖被蟲吃的慘不忍睹,內裡包心部分雖也被蟲啃食,但較台灣白菜可好多了。芥蘭菜更為可憐,諾大的葉片被蟲啃食的幾乎只剩下葉脈,由於抓不勝抓,最後只有放棄,將大葉片悉數摘除,但第二輪腋芽長出的葉片就差多了,今冬的芥蘭菜可謂徹底失敗。到目前為止,種得最成功的要屬青江菜,一方小小的畦塊約180公分長、100公分寬,20元買的種子還撒播不完,卻長滿了密密麻麻的小青江菜(見右下照片,今年12月4日拍攝),已斷斷續續採摘了不下十來次,吃起來非常嫩,移植到其它畦塊的青江菜則會長得比較肥大(見左上上照片,今年12月4日拍攝),吃起來也不錯,難能可貴的是幾乎沒有蟲害,和去冬青江菜幼苗根本長不大,不可同日而語,似乎與暖冬有關。
冬季菜園最大的好處就是不再汗流浹背,同樣一天2~3小時的勞動量,夏天時通常要喝掉2,000cc的冷開水,冬天時連500cc都喝不完,因此不會感覺到疲累,反而全身血脈暢通,暖和無比,只是由於氣溫較低,手指皮膚容易龜裂,收工回家後,必須擦一些潤膚乳液,外甥女今夏利用暑假去美國遊學,帶回一瓶Gardeners hand therapy,非常好用,在此要謝謝她的細心。
菜園勞動之餘,偶而會坐在菜園裡的「鎮園之石」休息,仰首觀望冬陽下藍白相間的浮雲(見右上照片,今年10月30日拍攝),回首過去六十多年的種種切切,不覺咀嚼起客廳牆上掛的鄭板橋的一幅字:「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自己到底是老圃抑老糊塗?

2008年11月12日 星期三

落花生











今年7月間想利用菜園裡正騰空的一個畦塊嘗試種植落花生,經請教蔬菜達人,告以他曾種過,但結出的花生仁很小,認為山上土質不適宜種花生。惟我並不因此打消主意,經翻閱一本蔬菜栽培指南,得知花生秋作為6~9月播種,但卻沒有提供任何有關如何買到種子的資訊,而經常光顧的種仔店也沒有賣,大概沒人會買之故,在上網搜尋之後,得知雲林是花生生產重地,趕緊以Email請教該地區某一花生專業網站此一問題,卻無回音,不得以之下,只有回過頭來再請教蔬菜達人,告以可到市場買生的花生仁播種,總算有了一點兒眉目。
7月下旬之際,有一天太座到一家雜糧行買米,我靈光一閃,也跟著下車,果真看到一大桶的新鮮生花生仁,遂買了一包,為免埋入土中發霉,回家後即先放置於後陽台再蔭乾一下,菜園畦塊土裡則先放入大量自製的堆肥(係將夏季菜園裡棄置的蔬菜和拔除的雜草混以泥土,覆以不透明素膠布,讓其自然腐爛而成),於7 月30日再對畦塊施以有機基肥後,以30公分間距挖兩行淺穴,每穴放入3~4粒花生仁,尖端朝上,再覆土、澆水,沒想到8月5日就開始發芽,長出對稱的、橢圓形的、鮮綠的嫩葉(見左下照片,今年8月6日拍攝),內心的興奮實難以言表。
8月24日前後,畦塊裡的花生成株在接近土壤的枝幹處,開始陸續綻放黃色的小花(見右下照片,今年8月24日拍攝),待花快要凋謝時,長長的花梗會垂下逐漸鑽入土裡結果,這大概就是「落花生」三字的由來罷。其後在9月4日曾施追肥,當月下旬曾在每株花梗沒入土壤的部分輕輕培土,而整個畦塊的花生成株則生長得十分茂盛(見左上照片,今年10月2日拍攝),蔬菜達人告以不須再施肥、澆水,否則莖葉過多,反而不利於果仁的生長,因為養分都被莖葉吸收去了,而等到葉片變成枯黃,果殼表面出現凹凸不平的紋理,即可收成,真是十分感謝他。
11月8、10兩天,發現有些葉片已變成黑褐色,同時要開始下雨,遂用大鐵鏟挖開土壤,看著每一花梗上結的落花生(見右上照片,今年11月10日拍攝),心裡有一股說不出的興奮之情,總的來說,約收成了五分之四,有五分之一被蟲(應是金龜子幼蟲)吃破,收成的帶殼花生中,三分之二的果仁和果殼不輸市面上販售的,三分之一則有瑕疵,例如花生仁過小或已發芽、花生殼被蟲啃黑一大塊等等,它們都被做成水煮花生,非常好吃,而剛煮出來、熱噴噴的花生香味尤其好聞。
最得意的則是,通常落花生的生育期約5~6個月,開花後約80~90天始可收穫,而這次在老周菜園裡種的,從播種到收成,生育期僅100天,很神奇,可能原因有三:一為雜糧行的生花生仁品種好,二為畦塊土壤施肥足夠,三為收成前有一個多月天氣反常的好,「秋老虎」的時間比往常為長。明年會再種植,看看「結果」如何。

2008年10月14日 星期二

蕃薯





蕃薯又名地瓜,地瓜葉是一道家裡常吃的蔬菜,因此菜園經常種植,方式如下:用市場買回的地瓜葉摘去丟棄的莖蔓部分,將之斜插於畦塊內,適時澆水、施肥,通常葉子都會長的十分茂盛,永遠吃不完,不過臭屁蟲很多,待吃膩了,悉數拔除之後,則見滿地都是臭屁蟲,十分惹人厭。同時翻土後,偶而也會發現主根上結有一些塊根(即地瓜),但個頭小,瓜肉多為白色,似乎和一般食用的紅心或黃心蕃薯不同,因此多和拔除的莖葉一起製作堆肥之用。
今夏沒有再種地瓜葉,而改種蕃薯,但在網路上卻查不到相關資訊,於是自行摸索。把太座從市場買回的紅心蕃薯和黃心蕃薯各留下一顆,放在後陽台適度乾燥之後,對切成兩半,於今年4月29日切面朝下埋於畦塊,5月10日新芽從土裡冒出來,莖葉逐漸蔓延,兩種蕃薯的葉片形狀不同,黃心的葉片較小,葉緣凹陷很深,和一般的地瓜葉相似,紅心的葉片較大,葉緣沒有明顯的凹陷,類似心形。6月4日摘下十枝20~30公分長短的莖蔓,盡量平插於畦塊中央土面之下,這個畦塊是有典故的,它就是今年6月4日登載於部落格的「菜園裡的石頭」短文(歡迎有興趣的網友點閱)裡的那個畦塊,且將該大石頭移除後、剛插枝蕃薯莖的畦塊照片再重登此處(見右上照片,今年6月4日拍攝)。蕃薯約種植四個月即須收成,若時間過長,肉質會變差。在這四個月的生長過程中,除澆水、培土外,有兩件事要特別注意:一是開土,亦即一種比較特殊的施追肥方式,先把畦塊一邊所有的蕃薯莖葉翻到另一邊,這時有一邊的畦面土壤被打開,淺挖一條長溝,把有機肥放入溝內覆土,曝曬三天,再依同法處理另一邊。其作用在於讓主根充分吸收養分,俾使塊根(蕃薯)得以長的較大,我總共以此法施肥三次,很辛苦,但蕃薯莖葉卻因而長得極為茂盛(見左上照片,今年8月24日拍攝),意謂土裡面的塊根應該也很飽滿。二是要經常把蕃薯莖蔓往上提起到完全脫離地面(主根附近除外),以避免莖蔓上長出的鬚根吸收過多養分,同時要適時剪枝,避免莖葉過多,消耗養分,兩者目的均在於促使主根長得比較長且粗,因為絕大多數蕃薯都是結在主根上的。這些訣竅都是承蒙蔬菜達人和菜園老師的親口教導而得悉,衷心感激之情,實不在話下。10月2日,我將蕃薯莖蔓全部拔除,再用大鐵鏟翻開土壤,終於收成一些蕃薯,大小不一,紅心、黃心都有,但數量有限(見右下照片,今年10月2日拍攝),總算辛苦沒有白白付出,但也見識到蕃薯原來這麼不容易種成。

這些蕃薯最後都做成了蕃薯稀飯、烤蕃薯、蕃薯湯等等,肉質細嫩,甜度也夠,堪稱上品。至於拔除的莖葉自然用作堆肥,而這個畦塊現已改種大蒜(見左上照片,今年10月14日拍攝),蒜瓣也已埋在土裡,希望順利發芽,明年四月並能有好收成,送給姥姥泡製大蒜酒,且拭目以待。

2008年9月27日 星期六

石頭記(removing the big stone)




Abstract in English: There is a big stone in the garden. I have tried to remove it for three times but failed in the past two years. However, I spent three days this week to remove it again successfully. It is really delightful as finishing the hard work finally.And it is also helpful for planting the vegetables since the environment of the garden is better than before.
菜園的土質非常差,每次大雨過後,畦面上、畦溝裡都會因雨水沖刷而浮現大量小石子,這還不打緊,最累人的是「換季」時,經常會把所有畦塊大事翻土,很容易遇到埋藏在地下的大型石塊或以前社區興建時丟棄的水泥塊,這時只有兩種處理方式:不予理會或奮力挖出,以我的個性,通常採用後一方式為之。今年六月曾在部落格寫過一篇「菜園裡的石頭」,提及有一個大型水泥塊埋在某一畦塊底下,離地面約30~40公分,已嘗試過三次,想把它挖出,都失敗了,雖然最後只有以「和平共存」解嘲,但心中總會念著它。最近這段時間正處於換種冬季蔬菜的過渡期,眼看苗床裡的包心白菜、綠花椰菜、芥蘭菜、嫩莖萵苣、刈菜等種子陸續發芽長出幼苗,十月裡勢須逐一定植於畦塊,於是把原種植的秋葵、茄子、甕菜、玉米等夏季蔬菜適時拔除、翻土,每天可謂異常忙碌。這禮拜二剛下過雨,土壤鬆軟,早上去菜園拔除玉米後,翻土時又碰到了那個水泥塊,心想不妨再試試看,與之一搏。遂借用隔鄰菜園老師的十字鎬、大鐵鏟、鋤頭、榔頭等工具,先將它週遭的泥土挖出,水泥塊再度現形,這回挖出的土較多,看得出水泥塊四周還有貼得很密的其他水泥塊護衛著,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在外圍挖出一塊,總算比前三次嘗試有進展,由於天氣炎熱,整個人已exhausted,只得收拾工具回家休息。隔天下午再去菜園,在榔頭、十字鎬輪番使用之下,終於把週邊的水泥塊一一挖出(見右上照片,今年9月24日拍攝),此時雖無炎陽,仍汗如雨下,兩手小臂更是酸軟無力,但看著孤立於土坑中的水泥塊,內心卻是無比興奮,終於有機會可以扳倒它了。第三天早上八點半即去菜園,想趁陽光還沒照射到之前挖出它,不幸的是它仍不動如山,於是咬緊牙齒,先用榔頭把它上端和底部的水泥敲下一些,再用鐵鏟把它四周的泥土、碎石挖掉,然後用十字鎬,使出渾身之力挖向底部泥土,水泥塊終於鬆動了(見左上照片,今年9月25日拍攝),那一剎那,興奮之情難以言表,雖然幾乎喝光了2,000cc的白開水,整個人卻是輕鬆無比。我似乎忘記了疲累,繼續把丟置於土坑四周、大大小小的水泥塊集中起來,再把偌大的土坑填平,粗略做出畦塊(見右下照片,今年9月25日拍攝),至此大功告成。隔鄰菜園老師謂以「有夠勇!」,而憑一己之力完成此一「壯舉」,也印證兩年多來的菜園勞動已使我的體能進步甚多,稱得上「老當益壯」,可喜可賀也,惟小手臂酸痛無力已連續三天,直到現在還沒完全恢復,這是必須付出的代價罷。

2008年9月13日 星期六

今年冬季菜園的規劃(planning the winter garden)






Abstract in English: I spent a lot of time on the garden recently since winter vegetables should start to be planted soon. The major work included removing the stones, getting rid of the weeds, rearranging the plots, etc. It really made me totally exhausted. However, the garden became nice-looking consequently. I hope to plant cabbage, cauliflower, lettuce, spinach, green onion, tomato, radish, taro, etc. in the winter. The seeds have already been sprouted in the seedbed or the plots. I think it will be very busy in planting the next couple of days.
每年白露過後,冬季蔬菜就可適時栽植,目前菜園裡的夏季蔬菜還有絲瓜、苦瓜、茄子仍在繼續收成中,另外就是季節性比較不明顯的玉米、蕃薯、落花生,分別在九、十、十一月間可收成,總計到今天為止,夏季蔬菜已收成小黃瓜563條、大黃瓜46條、瓠瓜52顆、冬瓜6顆、南瓜7顆、苦瓜44顆、絲瓜19顆、黃秋葵423粒、茄子341條、玉米19顆,還有四季豆、辣椒、空心菜、白莧菜、韭菜、九層塔等,無論種類和數量都比去夏有所增加,就一個種菜經驗僅兩年的業餘菜農而言,成果應算是不錯的。
最近這段期間,投入相當多的時間在整理菜園整體環境,主要是全面清除雜草、石塊,重新調整畦塊,再增闢一堆肥製作場,由於天氣炎熱無比,只要到菜園,二、三小時勞動下來,一定忙得汗流浹背,有時會喝掉2,000cc的白開水,雖然十分疲累,但自覺體力上還撐得住,代價則是菜園看起來很清爽俐落,井井有條(見右上照片,今年9月11日拍攝),無論是下首的菜園老夫婦、上首的菜園老師,或者蔬菜達人,都讚賞有加,自己也頗有成就感。
冬季菜園共有大大小小十九個畦塊,中間段分成九個畦塊,除第一個畦塊的辣椒將續種之外,其餘八個畦塊打算種植高麗菜、芥蘭菜、刈菜、萵苣、菠菜、筒蒿、小白菜、青江菜等;鄰近蘆葦叢的菜園上邊段則分成七個畦塊,除一個畦塊已種有白柚、香水檸檬等果樹外,其餘六個畦塊打算種植芋頭、蕃茄、蘿蔔、包心白菜、大蔥等;至於鄰近社區網球場的一邊仍維持三個畦塊,其中二個已種植金針花和薄荷、翠蘆笠,剩下的一個畦塊打算種植綠花椰菜,冬季菜園就此大致勾勒出來了。
目前包心白菜、綠花椰菜、芥蘭菜、刈菜、萵苣、大蔥等播於苗床的種子都已發芽(見左上照片,今年9月11日拍攝),將在中秋之後陸續定植於畦塊,圓形蘿蔔(矸)種子則已直接播於畦塊,也都發芽,梅花蘿蔔種子將在農曆九月播於畦塊,而高麗菜和蕃茄(包括牛蕃茄和黑柿蕃茄二種)則已用購買的幼苗定植於畦塊(見右中及左下照片,今年9月11日拍攝),其他蔬菜也將等一些畦塊騰空後適時播種,冬季蔬菜業已依照規劃逐步實施中。

菜園入口處的紫色翠盧笠和橘色金針花鮮豔欲滴,相互輝映成趣(見右下照片,今年9月11日拍攝),似乎給今年冬季蔬菜開出一個好兆頭。

2008年8月27日 星期三

憶鐵頭趙老大


今年八月二十日上午在母親家接到萬老來電,告知趙老大今天凌晨兩點走了,老呂下午兩點半會開車來接他們夫婦倆到內湖鐵頭家上香致祭,我可一同前去。待關掉手機,想起近十多年來鐵頭退休之後,大夥兒(還有施老師、萬老夫婦、老石、懷家夫婦、子涵、趙媽媽、趙大哥大嫂等)偶而相聚時的點點滴滴,無論國家大事或坊間趣聞佚事,總是談得津津有味,每次聚會都是盡興而返,回味無窮。這種時光終於因鐵頭走了而難再矣,不覺深深嘆息一聲,更感慨像趙部長、趙主委這樣有魄力、有擔當、有遠見、剛正不阿、無私無我、鞠躬盡瘁的政務官,在當今政壇上已看不到了。
上香祭拜之後,萬老接受電視記者採訪,我則站在鐵頭書房外的會客室角落,默默地環顧周遭,聽長媳趙大嫂訴說著近十一個月來,細心照顧已到歐茲海默症晚期的鐵頭的種種切切,令人動容,今天凌晨因器官衰竭在睡夢中安祥地走了,而內心想著高齡九十三的鐵頭終於從俗世的牽絆中解脫了,終於可以和趙媽媽在天上相聚了,不也是一種福份嗎?轉眼凝望著掛在靈堂上的鐵頭遺照,那是一幅半身畫像,微側著的臉龐稜角分明,雙眼炯炯有神,深色的西裝上身裡邊感覺得出他挺直的背脊,確實把鐵頭最令人景仰的人格特質栩栩如生地表現出來,但在我眼中心底,除了孺慕之情,鐵頭晚年不時自然流露的赤子之心,卻更讓人懷念不已,且就記憶所及舉二、三事,做為對鐵頭最後的告別。
鐵頭退休之後的早先年裡,仍經常接到邀約演講,有時會請我執筆,擬稿之前,一定會先把他的基本想法說出來,因此有幸面聆教誨,也拉近了和鐵頭的距離,充分體會到「望之儼然,及之也溫」這八個字的意思。記得有次和老石一起去看望鐵頭,請益一些事情,通常他都請我們坐在書房,無意中看見一本名為CHAOS(混沌理論)的英文著作,鐵頭告以這是一位朋友特意送的,因為CHAO就是中文裡的「趙」字,這時我不經意脫口而出小兒任中這學期在清大剛巧也修了一門和CHAOS有關的課程,沒想到鐵頭當即拿起毛筆在書的首頁寫上「任中弟 耀東購贈 中華民國八十六年元旦」,這本書小兒當時不見得完全看得懂,但鐵頭對年輕人的關懷和期望由此顯而易見。還有一樁事頗值一提,記得老石一位朋友數學天分極高,對美國商品期貨市場甚有研究,曾建立一個期貨價格的數學模型,聲言具有一定的預測能力,大夥兒聽後頗有興趣,遂商量集資請其做實驗性操作,若成功,就正式成立基金公司,惟以當時我們這些窮小子所能籌集的資金實在有限,鐵頭大概注意到了,十分慷慨地拿出一些錢來湊數,基金實驗性操作之事乃得以進行。其實以鐵頭創立中鋼公司的實業家精神來看,他一向注重工業,對金融性期貨事業不見得苟同,但卻樂見我們這群小老弟有一份創業的心念和嘗試的勇氣,不惜拔刀相助。
記得趙媽媽未得病辭世之前,大夥兒聚會時,他倆總是聯袂參加,席間鐵頭口若懸河針砭時事,憂國憂民之情溢於言表,趙媽媽通常都是靜靜地坐於其旁,偶而插話一、兩句,為他解憂,我們都看得出兩老靈犀相通,夫妻之情歷久彌新,讓人稱羨。三年多前,趙媽媽走時,萬老、老呂、我曾到靈堂祭拜,趙大哥大嫂攙扶著鐵頭走出來,一看到我們,不禁眼泛淚光,神情哀傷無比,鐵頭是性情中人,老伴的離去對他打擊至深且重,幸賴趙大哥大嫂無微不至的照顧,每年大夥兒的聚會得以持續,只是坐在其旁的換成趙大哥大嫂。沒隔多久,得悉鐵頭也罹患了歐茲海默症,聚會仍照常,席間仍是高談闊論,鐵頭話雖少了,但心情很好,我們和他依然是沒大沒小地有什麼說什麼,任誰都看得出,他是一位活得十分快樂的失智老人。

這些日子每到菜園勞動時,就會想到鐵頭,他這一生堪稱活得轟轟烈烈,精彩絕倫,從早年遠赴海外辦紡織廠,到受命回國創立中鋼公司,跨入政壇之後,從推動大汽車廠計畫,到擘劃台灣經濟自由化、國際化、制度化藍圖,以迄晚年「擺脫約束,回歸自然,享受悠閒」,其間有成有敗,但俯仰天地,卻是無愧於心,老呂提及弘一大師李叔同晚年曾書「天心月圓,華枝春滿」八個字,應是鐵頭臨走前的心靈寫照罷。

2008年8月5日 星期二

菜園裡的南瓜(The pumpkins in the garden)






Abstract in English: Two seedlings of pumpkin were planted in the garden this summer. They grew up very quickly. What I need to do is only watering and fertilizing them in time. But there are quite few female flowers to be pollinated and bear fruits. Additionally, the shape of the pumpkin is different from the American’s one and looks like a rugby ball. They are called Chinese pumpkins. However, the soup which is made from this kind of the pumpkin also tastes very delicious.
今夏的菜園栽種了兩棵南瓜,是在今年4月28日到種子店買秋葵幼苗時,順便買的,並不在夏季蔬菜栽植規劃之列。由於要利用棚頂供其攀爬,於是一株定植於鄰近冬瓜的果樹畦塊裡,以便和一株冬瓜共用棚頂,另一株則定植於鄰近瓠瓜畦塊的棚頂支柱旁,以期利用瓠瓜棚頂的邊緣部分攀爬。這兩棵南瓜幼苗是臨時起意隨手買的,可謂菜園裡的「小媳婦」,定植之後,並沒有受到刻意的照料,只是適時施肥和澆水而已,沒想到卻長得很好很快,葉子又大又綠,葉面上白色的葉脈像樹枝一樣,紋理分明(見右上照片,今年5月21日拍攝),僅只一個多月就攀爬到棚頂(見左上及右中照片,今年6月2日拍攝)。由於這時正是瓠瓜和冬瓜生長旺期,並開始結果,成為我到菜園的注意焦點。兩棵南瓜除了澆水、施肥外,其餘就任其生長,主蔓也沒摘心,也沒做人工授粉,甚至其中一棵為免和瓠瓜爭棚頂空間,還將其主蔓引導至攀爬菜園旁的高大蘆葦叢,即使受到如此不公平待遇,兩棵南瓜成株仍然在棚頂和草叢大肆「攻城掠地」,好像是對菜園主人還以顏色,並且結果(見左下照片,今年7月6日拍攝),距定植日約兩個月。不過結果率很低,總共只結了七顆果實,已採收三顆(見右下照片,今年7月29日拍攝),另外四顆目前都還躺在棚頂上,要等果柄變黃後才採摘。令我訝異的是收成的南瓜形狀竟然像木瓜,綠色帶黃的果皮很薄,原來這是中國南瓜,和金黃色、圓球形的美國南瓜是不一樣的品種。由於數量有限,蔬菜達人建議把幼果用布包起來,以免被昆蟲叮食,並且要將它們橫躺在棚架上,如此呵護,「小媳婦」似乎終於成了「美嬌娘」。

附帶一提,記憶所及,家內上菜市場向未買過南瓜,我們也只在西餐廳吃過南瓜湯,而中餐紅燒南瓜(帶皮)記得還是四十年前在大學宿舍自助餐廳吃過(一份五毛錢),現在拜菜園之賜,竟然頭一遭在自己家裡吃太座做的南瓜餅、南瓜湯、紅燒南瓜,而且十分可口,有意思。

2008年7月18日 星期五

菜園裡的苦瓜(The bitter gourd in the garden)





Abstract in English: The bitter gourd is very good for our health especially in summer. However,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plant by seedling in the garden. Since all of the seeds were not germinated last summer, several young plants of bitter gourd were bought and rooted by me this summer. All of them are growing quite well right now. For prevention of biting by the insects, every young fruit of bitter gourd was enfolded by a small plastic bag. And I have already collected 24 mature fruits till now. It should be a plentiful harvest for bitter gourd in the garden this summer.
苦瓜是夏季清火佳餚,涼拌、熱炒、燉湯皆可,通常有青苦瓜、白苦瓜、山苦瓜三種,去年夏季菜園曾播種白苦瓜種子,沒有發芽,今年繼續播種,由於苦瓜種皮甚為堅實,特別用刀子割裂並用水浸泡一天,但是如同去年一樣,仍然都未發芽。所幸今年也有買苦瓜幼苗定植於菜園,生長情況不錯,目前青苦瓜和白苦瓜進入採收期,山苦瓜則是剛剛播種不久,目前應在萌芽中。
為種植苦瓜,今年預先搭了棚架供其生長,3月16日向種子店買青苦瓜幼苗二株(70元),定植於棚架下的一個畦塊,其旁畦面則舖以一塊舊棉被,以便於苦瓜根生長(見右上照片,今年3月29日拍攝),4月7日及20日又買了白苦瓜幼苗,定植於同一個畦塊,這時二株青苦瓜已沿著蘆葦桿支柱攀爬到肩膀高度,惟離棚頂還有一小段距離(見左上照片,今年4月23日拍攝)。苦瓜葉甚薄,莖蔓則甚多,為利儘速攀爬到棚頂,棚下只保留主蔓,子蔓適時悉數摘除,待主蔓攀到棚頂,就可任其生長,不須再摘除子蔓、孫蔓等,也不須摘心。平時除適時澆水、施肥、除草之外,唯一要做的,就是長出幼果(青苦瓜幼果細長形、圓柱體,白苦瓜幼果短胖形、紡錐體)時,必須一一套袋,以防臭屁蟲等叮食,一旦被該等昆蟲吃過,幼果會很快地變黃,沒多久就爛掉。我是廢物利用,把家裡的塑膠袋(例如土司麵包用的)拿到菜園,由下往上套住苦瓜幼果(見右下照片,今年7月16日拍攝),上方塑膠袋開口折疊後以鐵絲綁住,不讓昆蟲鑽進去,下方則剪一小洞,以免袋內積水。即使如此,有時發現仍有臭屁蟲會鑽進袋內啃食幼果,因而變黃的幼果所在多有。雖然蟲害難以完全杜絕,5月31日採摘了第一顆青苦瓜(見左下照片,今年5月31日拍攝),距定植日約75天,而後陸續收成,到今天已採摘青苦瓜24條(不包括被蟲吃過爛掉的),白苦瓜幼果仍小,還要等一段時間才能有收成。

至於山苦瓜則是7月16日播種,事情的經過如下:約半個月前,早上循例帶著我家的兩隻狗兒到社區網球場遛狗,順便觀察一下網球場外的菜園狀況,盤算一下今天的菜園勞動內容。沒想到有一位年過半百的先生正在緊鄰菜園的小徑砍伐長得極為茂盛的紅牧蔗,遂寒暄閒聊,得知他好幾年前因患病曾經想在菜園一角種山苦瓜用以食療,卻遭他人反對而另覓它地,後來身體果然好轉,至於紅牧蔗則是用以煮湯養生。我心想這也是巧合,隨口告以下次上山時,不妨將山苦瓜種子放在菜園裡的大石塊底下,我願代為種之。前天到菜園勞動時,恰巧清除鎮園石塊附近叢生的雜草,赫然發現一個小塑膠袋,打開一看,果真是十來粒呈深黑褐色的種子,知道是那位先生特意放的,遂趕緊播種於苦瓜旁、剛騰空的一個畦塊。希望能夠順利發芽,結出山苦瓜,也算為其了了一樁心願。對我而言,今年總算三種主要的苦瓜都種過了。

2008年7月9日 星期三

菜園裡的甕菜(The water celery in the garden)





Abstract in English: The water celery is a typical summer vegetable. I spread the seeds on one of the plots in the garden on April 26th this year. Almost all of them germinated four days later. After timely watering, fertilizing and weeding, they grew up very quickly. I harvested them on May 25th this year. The amazing thing is that they can be harvested repeatedly during the whole summer season. This is the reason why the water celery is so cheap in the market. However, the fried water celery with garlic is very delicious in hot summer.
夏季蔬菜通常以瓜果類為主,包括冬瓜、南瓜、瓠瓜、苦瓜、絲瓜、胡瓜、茄子、秋葵、甜椒、辣椒、四季豆、玉米等等,今年菜園都有種。葉菜類雖然主要在冬季種植,但甕菜、莧菜耐高溫、喜潮濕,則是在夏季種植的葉菜類,老周菜園自不例外,去年、今年也都有種。雖然是很容易種植的蔬菜,實際上,受到蟲害影響,成績並不理想,不過,今年比去年已略有改善。
甕菜俗稱空心菜,必須用種子播種,種子頗大(相對於蔬菜體型而言),種皮甚厚,為提高發芽率,通常先用水浸泡一天。至於播種的方式,有採條播的、穴播的、撒播的。我是在4月26日播種,為方便收成,這回採取條播,將一個畦塊翻土、整平後施以有機基肥,再將畦面挖四條淺溝,種子逐一播於溝內,相隔三、五公分不等,覆以薄土後,用灑水壺澆水。4月30日開始陸續發芽,發芽率很高,可能與種子先泡過水有關。甕菜性喜潮濕,因此首要之務在勤於澆水,使土壤經常保持於濕潤狀態,其次是適時鬆土、施肥、除草,通常播種一個月後就可採收(見右上照片,今年5月21日拍攝)。要注意採收時,不是連根拔出,而是挑選主幹較粗壯、整株長度達30公分以上、葉片較大、接近地面處已生有嫩芽者,用剪刀於離地面5公分處平割,這樣就會連續不斷地收成。我是在5月25日首次採收(見左上照片,今年5月25日拍攝),看起來很不錯,吃起來口感也很好,其後幾乎每隔一個禮拜,只須適時澆水、鬆土、施肥、除草,就會再有成株長成,採收的次數已數不清了,由於每次採收量不大,不便送人,因此已吃到膩了,但直到今天,仍然在收成中(見右下照片,今年7月9日拍攝),蟲害雖不太嚴重(是否和隔壁畦塊種植迷迭香、九層塔等香草植物具驅蟲效果有關,尚待觀察),但口感已比初次採收的差很多,市場賣的空心菜能夠非常便宜,其理亦應在此,至於口感不會變差,就是專業菜農的訣竅了。

為充分利用畦塊,甜玉米採收後,也已改種甕菜,7月3日播種,這回用撒播,沒有先泡水,目前陸續發芽中(見左下照片,今年7月7日拍攝),發芽率似乎也滿高的,成績如何,且拭目以待。

2008年7月2日 星期三

六月豔陽下的菜園(The garden in sunny June)




Abstract in English: It is the season of harvesting in June. I have already gathered 373 cucumbers, 40 bottle gourds, 81 gumbos, 20 sweet corns, 12 bitter gourds, 3 white gourds, lots of hot peppers and string beans in my garden during the whole month. My family could only eat a small part of those vegetables. Most of them were sent to our relatives, friends and neighbors. For sharing the joy of harvesting with our relatives furthermore, I invited my old mother, the eldest brother-in-law and sister-in-law to the garden. It was really a wonderful experience for them. As seeing their pleasant smile, I think all of the hard gardening work in this month is worthwhile.
六月的菜園已進入夏季蔬菜採收的旺季,每天去菜園的時間也比較長,平均為2.4小時,僅比最高峰的五月(平均每天2.7小時)略低,但比去年六月則恰巧增加一倍,這自然和今年夏季菜園規模較大和菜色種類較多有關。到六月底,總共收成小黃瓜427條、大黃瓜42條、瓠瓜40顆、青苦瓜13顆、冬瓜3顆、甜玉米20顆、茄子59條、秋葵99粒,四季豆約5公斤,其它如青辣椒、空心菜也都有很不錯的收成,它們主要都是在六月採收的,只有大黃瓜、青辣椒、茄子除外(五月採收量較多),例如小黃瓜六月採收373條、秋葵81粒,分別佔到已採收總量的87%、 82%,而瓠瓜、青苦瓜、冬瓜、甜玉米、四季豆、空心菜則是全數都在六月採收,可見六月的菜園勞動不只是單純的付出,也享受到了收穫的喜悅。
為了把這份喜悅和親人分享,我還特別利用社區棄置於停車場的厚塑膠墊(每塊60公分見方,總共用了36塊),舖於到菜園的土徑斜坡之上(見右上照片,今年7月2日拍攝),以方便年長親人前往菜園參觀,隨後曾邀請太座的大姊、大姊夫(見左上照片,今年6月12日拍攝),以及家母(見左下照片,今年6月23日拍攝)、大妹等到菜園來採摘小黃瓜、大黃瓜、苦瓜、秋葵、四季豆、空心菜等,從他(她)們的臉上可以看出親自採菜的喜悅之情,尤其是隔鄰菜園老師得知患有失智症的家母來到菜園,特別致贈一顆他栽植出的大瓠瓜給母親,令我感動不已,人間處處有溫情,關鍵在要有心去付出而不求回報。
六月菜園除了喜樂的一面外,其實仍有辛苦的另一面,也願藉此一吐為快。首先就是蟲害問題,由於臭屁蟲為害嚴重,甜椒果實幾乎都爛掉,大黃瓜果實表皮到六月時已被蟲叮的慘不忍睹,以致在六月十九日就悉數拔除,小黃瓜、茄子、四季豆也發生類似現象,惟由於仍在繼續開花中,考慮再三,終於決定商請蔬菜達人對小黃瓜、茄子、四季豆三種蔬菜噴一次化學性農藥。噴之前,先把所有尚未成熟的果實悉數摘除;噴之時,一股十分難聞的藥臭味撲鼻而來,甚至喉嚨口連續幾天都感覺不適;噴之後,藥效奇佳,小黃瓜、四季豆目前都恢復結果。今天就採摘了小黃瓜28條、四季豆一大把(約一公斤),綠色的表皮完全沒有被蟲吃的斑點,遺憾的是這些近日收成的小黃瓜和四季豆已不能稱為有機蔬菜矣!但若不噴農藥,則只有步上大黃瓜的後塵,悉數拔除一途,真是0與1之間的選擇,困煞人也。蔬菜達人謂以極大多數市場賣的蔬菜都是前晚噴、隔晨摘,甚至把農藥埋在土裡,那才可怕哩!看來「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只能以此解嘲。事實上,蟲兒已經又開始出現了,這回只有投降一途了。
另外就是天氣問題,上午晴空萬里(見右下照片,今年7月2日拍攝),豔陽高照,炎熱無比,到菜園沒多久,滿臉汗水還不打緊,更甚者,勞動一段時間之後,內外衣褲不但濕透,而且會滴出水來,整個人簡直像從水裡冒出來似的,所幸棚架下滿蔭涼的,可以坐在休閒椅上大口喝冷開水解渴;下午則常有雷陣雨,山上雷聲電閃尤其嚇人,大雨更是傾盆而來,所幸蔬菜多是成株,傾伏情況不太嚴重,同時菜園是山坡地,有斜度,不致積水,只是畦塊表土和有機肥料大量流失,須經常補土和施肥。

如今六月已過,未來兩、三個月又要開始面對颱風了,雖是業餘菜農,也有「看天吃飯」的深刻體會。

2008年6月19日 星期四

菜園裡的甜玉米(The sweet corns in the garden)






Abstract in English: This is my first time to plant the sweet corn in the garden. In addition to reading related books, there are some persons willing to teach me how to plant it. According to their instructions, the seeds of the sweet corn were sown on a plot in the garden on April 4th this year. Most of them sprouted successfully five days later. Owing to timely fertilizing and watering, they have been growing up quickly since then. As a result, they started to blossom and bear fruits on May 20th this year. I harvested fourteen sweet corns on June 16th this year. The corn soup tastes quite delicious. Thanks a lot for those people who give me so much help. Without them, it is impossible to harvest the sweet corn in the garden.
夏天用甜玉米煮清湯,十分開胃,因此今年夏季菜園規劃,甜玉米列為種菜清單首選之一,惟不知哪裡才買得到種子,原來經常光顧的某農會和種子店都沒賣。熟知有一天忽然心血來潮,送些蔬菜給車子保養廠的黃老闆,順便打聽當地農會所在,經其指點,終於在山邊順利找到農會倉庫,發現竟然有賣甜玉米種子,心中大喜。於今年三月底花了20元買了一小袋,並請教農會人員如何種植,旁邊一位年長農婦恰巧聽到,熱心相告,略以:要把玉米種子尖端朝下置於穴內,每穴放二、三粒,覆土要3公分厚,並用手壓實,通常都會發芽,而穴間距離約攤開手掌大姆指尖和中指尖長度的1.5倍。記得當時自己異常感激這位滿臉皺紋、膚色黝黑的純樸農婦,一再用台語答謝不已,心中想到蔬菜達人不也是如此熱心相告種菜的一些訣竅,人間溫情就在這裡頭啊。
為使社區鄰居也能近距離觀察到甜玉米的生長過程,我特別選擇最靠近社區網球場的一個畦塊來種植,由於甜玉米主幹會長的比較高,為免被山風吹倒,遂在播種前先將畦塊表土鏟去10公分左右的厚度,4月4日播種,為免山上流浪犬在晚間踐踏畦塊,再用木條和繩子把畦塊圍起來(見右上照片,今年4月4日拍攝)。五天後開始陸續冒出幼苗,發芽率接近六成,4月18日補播種子,經過適時澆水、施肥、鬆土、除草,幼苗生長順利,5月2日疏苗,每叢只保留一、二株健壯幼苗,由於幼株主莖十分軟,只要山風略強,雖有網球場矮牆擋風,仍然會傾伏,因此在5月5日利用乾枯蘆葦桿和繩子加以固定(見左上照片,今年5月13日拍攝),確有改善。甜玉米很吃肥,因此幾乎每週都施,施後就用小鐵耙鬆土,此時主幹已比較粗,但由於頭重腳輕,仍然容易傾伏,只有適時扶正一途,到5 月20日開始抽穗(見左中照片,今年5月21日拍攝),一星期後即開花(主幹頂端的雄花),形狀有點兒類似稻穀,有許多小蜜蜂來採蜜,而在主幹頂端下方一定距離的雌花則會結果,雖和主幹緊密包在一起,仍可識別出來,同時果端會抽絲(見右下照片,今年6月2日拍攝),當穗絲變成深褐色、頂端雄花枯萎後,即可採摘,方式是以手將果實抓緊用力向下一撇,喀啦一聲就和主幹分離了,再把包著的葉片割斷就成。6月14日曾先試採一顆(見左下照片,今年6月14日拍攝),果實雖顯得瘦小,但顆粒尚稱飽滿,煮湯後,吃起來十分甜美,於是兩天後就採收了十四顆,其中兩顆,果端已各有一蟲,趕緊抓掉,所幸果粒完全OK。第二批再過幾天也將可採收,第三批(按:5月8日曾在菜園一個邊角又播種)如順利結果,則須到七月下旬才能採收。

總的看來,這次甜玉米栽植還算成功,衷心感謝文中提到的年長農婦和蔬菜達人的鼎力相助,沒有遇到他(她)們,就沒有這些甜玉米。明年會再多種,分送親朋好友享用。

2008年6月12日 星期四

菜園裡的冬瓜(The white gourd in the garden)






Abstract in English: I planted four young plants of white gourd on March 4 this year. Three of them grew on the ground and one crawled on the rack. They started to blossom and bear fruits two months later. However, it is very difficult for young fruits to get maturity. Therefore only three of them have been mature till now. And the one on the rack was getting so big that it had to be held from the bottom by using a net. Unfortunately, it was too heavy (6 kilograms in weight) to stay on the net. Unavoidably, it dropped on the ground this morning. The good news is that it tastes still delicious. But I am not sure what about the other two on the ground.
去年夏天隔鄰菜園老師曾栽種冬瓜,收成的冬瓜又大又綠,重達十五、六斤,外表還敷著一層白粉,採收後當即剖開,送給我一大片,對此事的印象深刻無比,因此今年特別規劃也來試種看看。
我是在今年3月4日花了60元買了四株冬瓜苗定植在百香果棚架底下的畦塊外緣,白天有相當長時間陽光仍可以直接照射到,整個棚架地面則舖以乾蘆葦草供其等匍匐攀爬,經過適時澆水、施有機肥,幼苗都生長良好,只有一株略微不夠強壯(見右上照片,今年3月29日拍攝)。由於在一本介紹有機蔬菜栽培的專業書籍中,指出冬瓜也可以利用棚架栽培,並附有照片,棚架下掛著一顆有如象印牌電熱水瓶大小般的冬瓜,心想自己也不妨試試看,遂選擇那棵不太強壯的植株(剛好位在最邊緣,其上搭起棚架後,尚不至於完全遮住另外三株所需的日照)做棚架栽培。定植後兩個月,三株匍匐栽培的冬瓜莖蔓和葉片已快要佈滿整個百香果棚架的地面,而棚架栽培的冬瓜主蔓則已攀爬到棚頂(見左上照片,今年5月7日拍攝)。於此須一提的是,冬瓜毋須摘頂芽和側芽,除了澆水、施肥、除草,任其生長即可,但須注意水宜澆灌在主蔓根部附近,有機肥料亦如是,由於白色的根有時會冒出畦塊邊緣,因此還要覆土,將畦塊逐漸擴大,蓋住竄出的根,其上則配合適時施肥,而除草時,特別要注意不可把腳跨進畦塊裡,只能蹲在畦塊邊,盡量把手伸長略微拔除野草,至於四處向外亂竄的莖蔓也只能輕輕地把它們挪向畦塊裡面。為何要如此小心翼翼?原來冬瓜在定植後兩個月就開始陸續地開花結果(見右中照片,今年5月21日拍攝),但幼果非常不容易長大成熟,只有絨毛雪白的才可能長大成熟,而若不小心動到它,沒幾天果皮就從淺綠變成深褐,爛掉了,記得有一顆幼果已長到25公分左右的長度,以為沒問題了,熟知果身卻忽然開始變黃,沒多久,只有摘掉一途。
有趣的是,採用棚架栽培的那株冬瓜苗,幼果卻最先長大成熟,這顆幼果早期剛好橫躺在支架上,同時被卡住,我心想橫豎不可能長大,遂用手把它從支架上面輕輕拉成垂在支架下面,沒想到它卻不斷長大,但不是直統統的、而是彎曲的形狀,同時為防它太重而提早脫落,還用尼龍網從底下托住它(見左下照片,今年5月30日拍攝),今天早上到社區網球場散步,同時觀察一下位於其外的菜園動靜,竟然發現網子裡的冬瓜不見了,我心裡納悶,難道有人把它順手牽羊拿走不成?為一探究裡,遂趕緊走去菜園,原來它太重,網子托不住,掉落到畦塊邊的深溝裡了,只得抱回家來,用電子秤一秤它,已有6公斤之重(見右下照片),看起來已勉強可食用矣。至於地面栽培的三株冬瓜苗目前有兩顆冬瓜終於長大了,是否能順利採收,我不敢打包票,因為蟲害頗為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