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7日 星期三

刈菜






刈菜又稱芥菜,也叫長年菜,象徵吉祥,是餐廳辦的除夕圍爐必有的一道菜,通常是把刈菜厚實的葉柄川燙(去苦味)後,和甘貝一起煮食,宴席上也常見到,而平常多是把刈菜葉柄切段和土雞腿(或大骨頭)燉成湯,此即有名的「刈菜雞」,至於刈菜葉柄最好吃的部分就是每顆菜最裡面的心,葉柄彎曲捲縮,又嫩又苦,棒極了。以上這些,都是在種植刈菜之後才知道的,信不信由你,在這之前,咱家向來沒有買過刈菜,就記憶所及,似乎母親曾經做過一道菜,用的就是刈菜葉柄,雖然加了許多糖,吃起來仍然很苦,我們都叫它苦菜。
菜園裡種的刈菜則是「無本生意」,因為隔鄰菜園老師每到冬季必定大量播種刈菜種子,舉凡短葉柄的、長葉柄的、主莖特大的(芥菜心),品種很多,由於種不完,因此十分歡迎將多餘的幼苗移植到我的菜園,在去年11月上、中旬,我就陸陸續續移植了50株左右,分植於五個畦塊,有的畦塊種的很少(見第一張照片左下角,去年11月7日拍攝),有的畦塊則種的較多(見第二張照片,去年12月1日拍攝),絕大多數都是短葉柄的,少數是長葉柄的。刈菜栽培十分簡單,幼苗定植之後,適時澆水、施肥即可,生長速度很快,蟲害也少,到1月上旬,無論葉片和葉柄都已長得相當巨大(見第三張照片,今年1月9日拍攝),並開始陸續採收,直到2月13日為止,總共採收了48棵之多,由於每一棵的塊頭都很大,自家吃的又極為有限,因此大多送請親朋鄰居品嚐,也算順水人情。

比較有趣的的是一顆長葉柄的刈菜(見第四張照片,今年1月28日拍攝)愈長愈大,座落在菜園的位置又十分顯眼,大有成為菜園標誌的氣概,登山客只要經過菜園必定會看到它,也必定會現出驚奇的神情,似乎在說怎麼會有這麼大的蔬菜(見第五張照片,今年2月11日拍攝)?2月13日最後採收這棵特大號刈菜時,由於莖太硬,一把收割專用的小號鐮刀不但切不斷它,反而是鐮刀被斷成兩截,不知道是否這棵刈菜不太服氣,不願一走了之!

2008年2月24日 星期日

青花菜






青花菜是結球甘藍的變種,和花椰菜(花蕾是白色的)很像,只是花蕾是綠色的,主要食用它的花蕾及其下連著的花梗,據說可以防癌。由於是典型的冬季蔬菜,去年冬季種了不少,先是直接買一些種苗來栽植,後則買種子育苗,但收成都不太理想。
去年9月5日向種仔店買了青花菜、高麗菜、芥蘭菜、結球白菜幼苗各8株(總共60元),分種於二個畦塊,再加上隔鄰菜園老師送的刈菜幼苗,可算是最主要的五種冬季蔬菜都種了。有關高麗菜、芥蘭菜、結球白菜、刈菜且容後敘,在此先說說青花菜,起初一切很順利,只是適時澆水、施肥、噴蘇力菌、陪土等,沒想到柯蘿莎颱風來襲(10月6日),結果青花菜只存活4株,日後是否能開出花蕾,實難逆料。於是乎去買種子,在10月20日將一些撥於苗床,四天就發芽,幼苗長的不錯(見第一張照片,去年11月7日拍攝),約一個月之後,在11月22、24、29 日總共移植了60多株青花菜幼苗到好幾個畦塊,這回生長就比較順利了(見第二張照片,去年12月26日拍攝)。而先頭存活的4株青花菜則在12月下旬採割頂上花蕾,看起來還不賴(見第三張照片,去年12月26日拍攝),也滿好吃,但都沒有再長側芽,同時切口處龜裂的十分嚴重,大大的葉片很快變黃,以其影響整體菜園觀瞻,於是在當月底連根拔除。至於11月下旬移植的60多株青花菜幼苗,則在今年1月中全都陸續開出頂上花蕾(見第四張照片,今年2月1日拍攝),由於絕大多數青花菜都顯得「頭重腳輕」,兼以種植的數量多,而畦塊有限,以致植株較為密集,為防傾伏造成「骨牌效應」,乃用30公分左右的乾枯蘆葦桿(每株用三截)插在土裡,將它們從底下一一撐直,1月底、2月初時,當頂上花蕾外圍花苞要開花之前,就連著莖(10公分)平切下來,而側花蕾(都是單粒而非一叢)會繼續生長,過個三、四天也可採摘,這段期間只採收了10來顆青花菜。洗淨(裡面通常會有綠色菜蟲)後,清炒之,由於很嫩(市場買回來的大多太老),十分可口,送給年長親人吃後讚不絕口,一時頗有成就感。眼看就是一場大豐收,沒料到從2月4日開始,直到13日為止,天公不做美,不但連續下雨,氣溫還出奇的低,每一株青花菜上面的葉子竟然被鳥兒吃得最後幾乎只剩葉柄,底部的葉子則枯黃進而腐爛掉(見第五張照片,今年2月11日拍攝),鳥兒為什麼只吃青花菜的葉子,其他諸如高麗菜、芥蘭菜、大白菜、刈菜、蕃茄等等一概不吃,至今仍讓我納悶不已!而原本一顆顆漂亮的頂上花蕾也相應發黑、發黃或開花,僅勉強採收了18顆,約有半數就這樣平白地爛掉,相當心疼,正應驗了「人算不如天算」的老話。

後續發展也滿有意思,約半數青花菜被我連根拔除,但把主莖的中段帶回家,削去外皮後清炒之,吃起來還可以,惟略帶青草味;另外剩下的一半目前仍留在菜園裡,雖然原本的大葉子都沒了,看起來醜陋不堪,但卻長出許多側芽和小葉子,每一個側芽又長成為一顆側花蕾,已採摘二次,嫩歸嫩,吃起來也是帶有一點兒青草味。

2008年2月21日 星期四

紅白籮蔔






這次冬季蔬菜曾試著種紅蘿蔔和白籮蔔,基本上都失敗了,爰藉此機會加以檢討,以做為下次改進的參考。糟糕,怎麼寫得這麼嚴肅,見諒見諒!
紅蘿蔔(或謂胡蘿蔔)含有大量的天然胡蘿蔔素及維生素A,和蕃茄、馬鈴薯一起燉牛肉(肋條),色澤鮮紅、湯汁鮮美,做成燴飯,十分好吃。我是在去年9月9日把胡蘿蔔種子播於一個剛開闢出的畦塊,也就是最好的畦塊,先在畦塊上等距挖許多淺洞,然後每洞撥撒4、5粒種子並覆土、澆水,由於是新土,心想應該很容易發芽才對,沒想到過了20天竟然毫無動靜,而畦塊上已長出許多細小的雜草,這是頭一次遇到這種狀況,挫折感頗大。心想胡蘿蔔發芽率雖然低,但應不至於低到完全不發芽罷,若說是土壤因素,則後來種的蕃茄為何生長的極為茂盛?排除土壤因素,剩下的不外乎溫度和品種問題,9月初天氣可能仍嫌過熱,和性喜冷、涼的胡蘿蔔不合,或者根本是種子本身質量不佳,究竟如何,則要等到今年10、11月再種後才能見分曉。

白籮蔔又稱菜頭,品種很多,蘿蔔燉排骨可謂湯之勝品,而諧音彩頭,更是吉祥之物。我是在住家附近農會買的種子(一包25元),5、6公分見方的白色紙包上印有一「矸」字,農會供銷部年輕人並告以二個月就可收成。去年9月21日播種於不久前種過秋葵的畦塊,三天後就發芽,但10月初遭遇柯蘿莎颱風,白籮蔔幼株被「吹」殘的七零八落、不忍卒睹(見第一張照片右邊畦塊,去年10月8日拍攝),蔬菜達人告以不可立即「扶正」及堆土,暫時不要動它們,等過幾天觀察是否存活後,再做適當的處理,否則的話,葉子會馬上枯黃掉。恭敬不如從命,一個禮拜之後,看起來白蘿蔔幼株終於逃過此劫,我遂在10月14及20日兩度鬆土,11月1日噴蘇力菌(生物性農藥),適時施肥、澆水,颱風過後一個月下來,白蘿蔔不但死裡逃生,而且生長的還不錯(見第二張照片右邊畦塊及第三張照片,去年11月7日拍攝),再次見識到植物生命力強韌的一面。不幸的是,在11月底又發現所有白蘿蔔葉的背面都長滿小小的白色芽蟲,密密麻麻地,這一下可實在有點兒束手無策,若堅持有機原則,白籮蔔必將全數泡湯,實際上,當時有些葉片已開始枯黃,最後決定商請蔬菜達人代噴農藥(只對種白蘿蔔的畦塊噴),隔天一看,畦塊土表佈滿了死去的芽蟲,數萬隻是絕對跑不了的,白蘿蔔葉背總算再度重見天日,也終於見識到化學性農藥的厲害了。市場上賣的蔬菜,若未標明有機,則必定噴過農藥,否則不會長得那麼好看,這時候,有一「次佳原則」(second best)就必須遵守,亦即蔬菜採收前10天絕對不可噴農藥,以讓殘留量減到最低。言歸正傳,白籮蔔逃過了這一劫(見第四張照片,去年12月1日拍攝),應該會有一些收成了,12月18及20日,距播種日已超過三個月,我選擇8株較大的成株從土裡拔出了8顆白蘿蔔,沒想到個頭都不大(見第五張照片,去年12月18日拍攝),但表裡卻很實在,敲起來有聲音、掂起來有份量、吃起來也夠味,看起來似乎是品種關係。惟12月25日全部收成後,幾近三之一的白蘿蔔只有拇指大小,完全沒有長大,這似乎又是環境因素造成的。總歸一句話,白籮蔔也不容易種,不過今年還會再試試,請各位等著瞧罷!

2008年2月16日 星期六

薑和蔥






蔥、薑、蒜都有辛辣味,具去腥和提味的效果,是做菜時不可或缺的佐料。薑主要分嫩薑和老薑,取決於收成時間,前者是一到收成期就挖出來的,後者是等葉子枯黃後才收成的;蔥主要有大蔥、香蔥、珠蔥等,則是不同的品種。去年我種過薑、大蔥、珠蔥,量不多,成果還可以。
記得去年初有一天參觀蔬菜達人位於附近水塘的菜園,當天他從土裡挖出十分飽滿、塊根連結在一起的老薑,讓我感到驚喜萬分,除請教如何栽種外,也商請可否送我一些?因為是種(種子的種)薑,他遲疑了一下,最後還是送了一小塊,我將之切成七段,每段只有5~6公分而已,放置於家中後陽台陰乾。清明前一天,我在菜園的角落挖一淺溝,將乾燥但發芽的七小段種薑等距平放溝內,芽朝上,然後覆土,略微隆起成一狹長畦塊,並舖以乾蘆葦草,適時澆水,一個月後(5月4日)終於冒出幼苗,但實在不敢確定到底是不是薑的幼苗,不過還是施追肥於兩側(不可施於畦塊上,否則以後收成的薑會變紅),直到5月14日綠色的莖、葉都長出來,才敢確定應該沒有問題了,當然也請教過蔬菜達人。其後就適時澆水、施肥、除草、陪土,由於沒有蟲害,薑的生長可謂十分順利(見第一張照片,去年9月13日拍攝),不需花費多少心力。只不過生長期很長,直到開花後的11月5日,也就是整整半年之後,我才試著把最旁邊二、三株的根挖出來,沒想到竟然塊根纍纍,正是所謂的嫩薑,我特別把其上的一朵薑花留下,並把隨土挖出的、仍然完好如初的種薑置於其旁(見第二張照片,去年11月6日拍攝),就這麼一小段,卻會長出比照片中的還要多得多的嫩薑,實在神奇無比,蔬菜達人確實了不起,終於又見識到了!今年1月20日,等到葉子全都落了,甚至有些莖也枯掉,輕輕一拔就斷了,於是我把還剩下的薑,全數從土裡挖出來,這時不可用水沖洗,否則容易發霉,要將之陰乾,黏在薑上的泥土自然會脫落,這就是可做種薑用的老薑(見第三張照片,今年1月24日拍攝)。今年會再種,也會多種一些,不過,薑不能種於原來的地方,一定要換地方種,才會長得好,很有趣吧。
至於蔥,已有三次種植經驗,兩次種植珠蔥,即在市場買紅蔥頭,剝成一粒一粒直接種在畦塊,長成後,連莖、葉帶蔥頭(已變成白色)一起炒食,味極美,尤其是蔥頭。另一次則是買蔥苗種於畦塊,當時對大蔥栽植毫無經驗,就直接將之定植於畦塊,根本不知挖深溝及陪土的重要性,種出來的蔥,可以想見自然蔥白不多、蔥葉也不大。這次則是到店裡買大蔥的種子,一小包至少成千上萬,因為每一粒種子僅如針頭大小,呈黑色,只花費20元而已。去年10月20日,先播種於苗床,苗期很長,剛長出的苗細如絲線,簡直不敢動它們,直到12月15日才移植到畦塊。總共在畦塊上挖了三條深溝,約20公分深,再將一株一株的幼苗整整齊齊地植於溝內,固定後施肥、陪土及澆水,每行兩側再做一淺溝以便排水,以後每隔二個禮拜就施肥及陪土,總共三次(12月30日、1月17日、1月30日),陪土異常重要,決定蔥白的長度,蔬菜達人曾說山上的土質太差,大蔥不容易種得好。所幸我選用剛開闢出的畦塊,由於是新土(亦即還沒種過蔬菜),因此大蔥生長的還不錯(見第四張照片,今年1月28日拍攝),蟲害很少,不過蔥白仍然不夠多(上月底曾採收一小把)。惟鑑於蔥葉被東北季風吹折許多,且連日下雨不止,山上溫度又低,因此在過年後這個月中旬就悉數採收(見第五張照片,今年2月13日拍攝),雖然數量有限,前幾天太座還是做了蔥油餅、蔥開煨麵等,吃起來蔥味十足,很樂。

2008年2月13日 星期三

甜椒和辣椒





甜椒(又稱青椒)和辣椒在園藝學上統稱番椒,花、葉、枝幹都相似,只有結的果實明顯不同,前者大而不辣,後者小而辣或不辣,我都嘗試種過,但只有辣的辣椒成功。
台灣北部通常是在2~5月播種番椒的種子,我則是在去年1月初向店家買了6株甜椒幼苗定植於畦塊,當時種菜經驗不足,澆水和施肥的數量都不夠,但生長情況看起來還不錯,只是後來蟲害極嚴重,就是前文(菜園裡的昆蟲)提到的臭屁蟲,從5月開始,大量群聚在葉子下的枝幹上,抓不勝抓,枝幹甚至會變黑,雖然從4月中旬就開始結果,初期果實體積較小,但形狀很正點,和市場賣的完全一樣,誰知到了晚期絕大多數都彎曲變形(見第一張照片,去年5月29日拍攝),迄6月11日全部拔除為止,總共只採收了18粒,平均每株3粒,實在令人洩氣。
辣椒則是在4月20日向同一店家買了4株幼苗(2株辣,2株不辣)定植於相同畦塊,生長狀況和甜椒大致一樣,從6月28日採摘第一粒青辣椒(按指辣的,不辣的雖然也結果,但沒有採收,因幾乎每一粒都是乾癟癟的,同時不知如何食用)開始,也遭遇到臭屁蟲的問題,所幸果實照結(見第二張照片,去年9月13日拍攝),整個7月經常在抓蟲,但當月仍採收48粒,平均每株24粒,較諸甜椒,且不論兩者個頭大小,前者已是後者的8倍矣!事實上,8月才是結果高峰期,當月採收83粒, 9月又採收54粒(這時有些已變成紅辣椒,見第三張照片,去年10月8日拍攝),10月減少為26粒,11月只有6粒,其間曾遭遇三次颱風,竟都挺過去了,至於臭屁蟲在這段期間卻開始減少,終至杳無蹤影,大概是季節關係。11、12月沒再結果,但我依舊澆水、施肥,今年1月竟然又開始結果,只是數量不多,現已採收14 粒,目前還在繼續結果中。總而言之,累計已採收231 粒之多,揆其原因,除不斷抓蟲外,應更與適時適量澆水、施肥有關。在此,必須一提的是夏天所收成的青辣椒,若切片生吃(加點兒醬油和醋),會辣到連眼淚、鼻涕都流出來,紅的又比青的更辣,真可謂極品也。
說到辣,必然想到朝天椒,我也有種,並且在播種時就「嚐」到它的辣味。事情是這樣的,前文(兩棵木瓜樹)提到的理髮店老闆,曾在去年7月送給我他在店門口紅磚道旁種的二粒朝天椒,已乾掉做播種用的,當月26日我在菜園用手撥開乾癟的辣椒皮,把裡面的種子撥在相同的畦塊,隨後就戴上布手套要繼續幹活兒,沒料到左手虎口和大拇指上方表皮忽然刺痛無比,像被火灼燒一樣,趕緊用冷水沖洗,疼痛方略微減緩,但只要一戴布手套,灼熱感就重現,最後終於想通原來是撥朝天椒皮惹的禍,正是不經一事,不長一智,信不信由你,那雙布手套洗過之後再戴,竟然仍有灼熱感,這回可真是見識到朝天椒的辣了。這些種子在8月5日發芽,沒多久就結出一粒粒非常小的果實,由於被它「辣」到過,因此至今不敢享用它們,全部留在樹上做觀賞之用(見第四張照片,去年12月26日拍攝),夠得上種菜的一條花邊新聞吧!

2008年2月11日 星期一

光顧菜園的蛇鼠兄弟



菜園裡除了和蔬菜共生的大量昆蟲外,還有不少小動物,舉凡麻雀、白頭翁、大蚯蚓、青蛙、蜥蜴、地鼠、臭青母(無毒蛇)等,我都會經常、偶而或間接碰到。大蚯蚓的長度幾乎有40公分,小拇指粗細,身上的一圈環帶極為明顯,青蛙多是灰色帶斑點,乒乓球大小,蜥蜴則色彩斑爛,體小尾細長,藍色的背腹部尤其美麗。由於都是益蟲,我就任由它們在菜園裡活動,而大蚯蚓多鑽在土裡,青蛙則藏身在蔬菜裡,蜥蜴通常是躲在磚頭、石頭的縫隙裡,對我在菜園勞動服務不致造成任何不便,只是有時不慎(例如翻土或拔除大片蔬菜莖葉)會傷到它們,深感歉然。但是對地鼠和臭青母(尚未發現其他蛇)這對蛇鼠兄弟,我就沒法度與之和諧相處了。
地鼠是一種體型很小的老鼠,約小芋頭般大小,全身長有黑色的毛,頭嘴較尖,尾巴極短,幾乎察覺不出,許是長年生活在地下之故,以方便在土裡鑽來鑽去,捉食幼蟲。由於它不在地面上活動,因此我至今還沒有看過活的地鼠,只在菜園裡曾經看到過一隻死的地鼠而已。當菜園畦塊上的土面有隆起的形狀,比蚯蚓所造成的要大上好幾十倍,同時明顯地感覺到隆起處的底下似乎空了(可用食指插到土裡試試),這就是地鼠已來造訪。由於土裡有地洞,所種蔬菜的根部土壤若因而被淘空,必定影響生長,後果嚴重,若僅僅把土壓平,地鼠會再來,將不勝其擾。必須順著隆起處找出畦溝附近是否也有隆起,若是,只須把畦溝隆起處整個挖開,並清理乾淨即可。照道理地鼠這樣走起來不是更方便了嗎?其實不然,地鼠再度爬到此處時,會以為來到地面(當然,也確實是變成了地面沒錯),就不敢再往前爬了,信不信由你。這時,回頭把隆起的畦塊部分一一回復原狀,就行了,但千萬別奢望去抓地鼠,那可是大工程!同樣道理,若整個菜園地塊都是平的,只要順著隆起處找到最邊緣,然後挖一深溝(最好有20~30公分深),長度適中即可,保證地鼠不會「一躍而過」。若再從其他路線來,就依樣畫葫蘆。至於地鼠會不會帶來疫病?似乎還好,據說有人非常喜歡吃牠們。
蛇的問題就比較麻煩,臭青母雖然無毒,但若被咬,即使不會血流如注,至少也將驚懼萬分。去年6月2 日我走在到菜園的土徑上,首次看見一條約30公分長、褐色斑紋的小蛇,無法判定是否有毒?由於很小,就沒理會牠。7月19日在相同地方,看見一條約1公尺長、褐色甚粗的蛇,還來不及看到牠的頭部就迅速爬進蘆葦裡了。9 月20日則在社區網球場無意中撞見一條約2公尺長、黑褐色頗粗的蛇,正在菜園靠近球場的矮牆邊,當牠察覺到我,一霎那間就一溜煙穿過菜園躲進蘆葦裡,蛇頭似乎是橢圓形。9月24日請教社區管理主任,得知菜園附近有水塘,青蛙又多,自然會有蛇,最大的一條超過5 公尺,有小腿般粗,可吞食小狗,這也是社區附近流浪狗大幅減少的主因。聽後,內心雖有點兒發毛,但也只能「兵來將檔,水來土淹」一途。所幸到菜園一定穿長筒膠鞋,略有保護作用,只是土徑兩旁的雜草要記得經常剪除。今天是農曆初五,上午連日來的霏霏細雨竟然停了,遂到菜園拍照,摘除青花菜的枯葉,整理堆肥,採收一顆捲心白菜、八顆青花菜、一大把蔥,以及一顆碩大無比、有80公分高的芥菜(請見第一張照片)。這段時間,我斷斷續續聽到小狗的哀嚎聲,但不以為意,隔鄰菜園老師也來到,他臨走時,突然在土徑貼近社區籃球場牆邊看到一條臭青母,褐色斑紋,足足有2公尺長,我隨即電告捉蛇專家(即社區管理主任),沒多久,他就拿著兩根捉蛇用的竹竿堵在土徑另一端,菜園老師則從這一端用長木柄的彎刀,一路沿著小徑牆邊雜草砍將下去,也許是冬天之故,臭青母行動較慢,並沒有快速橫越小徑鑽進蘆葦裡,只是躲在草叢,於是乎沒有費多大力氣就被找到(請見第二張照片),下場不提也罷。總之,等天氣轉好,可要趕快清除雜草,否則遇到牠們的祖師爺,事情可大條了!

2008年2月8日 星期五

菜園裡的昆蟲


菜園裡的昆蟲極多,有在空中飛的、蔬菜上爬的、土壤裡鑽的,各式各樣,不一而足,夏天和冬天的昆蟲也有明顯的不同。
由於基本上維持有機蔬菜原則,對幼株偶而會預防性的噴蘇力菌(一種細菌,幼蟲吃了會死去,屬生物性農藥,尚不違背有機原則),成株只在蟲害過於嚴重時,針對性的噴以適量的化學農藥,同時,採收前10 天絕對不噴任何農藥。因此,菜園裡的蔬菜經常被蟲吃,比起市場上賣的自是遜色許多,但也就此方知蔬菜專業農使用農藥已到何種地步,一般人實難以想像得出。至於肥料,則幾乎完全施用有機肥料,甚至自己利用雜草、菜葉等製作堆肥,因此,所種蔬菜雖較為瘦小及難看,但纖維質細嫩,非常好吃,有口皆碑,確實不在話下。
言歸正傳,這些數不盡的昆蟲中,最頭痛的是冬季蔬菜常見的淺綠色毛蟲,它是一種幼蟲,專吃高麗菜、青花菜、芥蘭菜的葉子,用手一碰,整個身體就捲縮起來,我經常是用手指捏死它們,但實在太多,抓不勝抓,但等到蔬菜長到相當大時,就可較不在乎矣!因不再對收成構成威脅。不過,由於這種蟲經常會藏在採下的蔬菜裡頭,以致洗菜時,內人常被嚇得大聲驚叫,而上桌的熟菜裡,有時也會發現非常小的,我已見怪不怪,不以為意,只是送給親朋鄰居的,只有請他們千萬要見諒。至於夏季菜蟲,最困擾的則是前文曾經提到的臭屁蟲(蔬菜達人如是稱呼),是一種褐色的軟殼蟲,群聚在辣椒、蕃茄、胡瓜、瓠瓜等果菜類蔬菜近葉柄的枝幹上,有趣的是抓它們時,基本上不會飛離,多是掉落地面,因此,我是用手一把一把地輕輕捉,每次總可握到四、五隻,然後放進小塑膠袋再捏死之。否則,不但有一股難聞的臭味(可能這就是它俗稱的由來),而且手指皮膚會被染成黃色,不易洗掉,不瞞各位,小塑膠袋裡的臭屁蟲已擠壓堆積成一顆乒乓球大小矣!非我生性殘忍,只緣於若不理會它們,蔬菜枝幹很快就乾枯,不會結果,記得隔鄰菜園去年夏天曾經以農藥噴之,隔天躺在地上的臭屁蟲總有數千隻之多。躲在土裡的,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金龜子的幼蟲,雪白色、肥嘟嘟的很像蠶寶寶,每當翻土時挖到它們,總是捲曲著身子,由於體態較大,若用鏟子或石頭打死它們,實有殺生之感。我多半是一隻一隻地握住它們,用力拋到菜園外的蘆葦叢中予以「放生」,至於是否仍會變成金龜子,則非我能力所及也。
以上的昆蟲,殺手都是我,不過,也有一種昆蟲卻使我成為受害者,並且須到皮膚診所去治療才行,那就是胡蜂(應非虎頭蜂)。記得是在前年夏天開闢菜園時,發現有一種體型略大的蜜蜂經常在菜園周遭飛來飛去,然後消失在附近草叢裡,由於沒有被叮過,也就不以為意。沒想到有一天上午,在當時菜園最旁邊的畦塊整地,可能過於靠近蜂窩(當時並不知其位在何處)附近,被它們誤以為敵人,竟被兩、三隻蜜蜂從背後攻擊耳後和頸部背後上方,立刻紅腫、刺痛,雖不嚴重,但感覺十分不適,下午去診所就醫,經吃藥三、四天後痊癒。將此事請教蔬菜達人,告以蜂窩可能在地下,不容易處理,遂再請教社區總幹事,他曾經除掉過社區頂樓的一個虎頭蜂窩,經他仔細觀察後,終於找出蜂窩就在上述畦塊旁邊的濃密草叢裡,貼近地面,並告以隔天下午會處理。恰巧那天我未去菜園,第二天上午到菜園時,看到有火燒的痕跡,以為蜂窩已除去,遂放心地用大鐵耙朝草叢當頭一把耙下去,打算清理一下,沒想到突然有二、三十隻蜜蜂迅速飛出來,朝我胸部、耳後、頸部拼命攻擊,至今猶記得自己用帶著棉布手套的右手奮力搏鬥,把它們從身上抓下來的情景,但這次要比上次慘太多了,整個胸膛都紅腫起來,而且又痛又癢,耳後亦如是,非常難受,只有立刻再就醫一途,過了一個多禮拜方逐漸好轉。原來那天社區總幹事只做初步處理,還來不及提醒我,就發生了被蜜蜂狠狠攻擊的事件。當然,最後的結局仍是蜂窩被砸碎,所有蜜蜂被趕走,所在之處目前已被一排巴西鐵樹取代矣(請參閱所附照片,2008.2.11拍攝)!對這一窩胡蜂們,我只能說聲抱歉,希望你們順利找到新家。

2008年2月1日 星期五

想種菜的小男孩





我的菜園就位在社區網球場外邊,同時有一條小徑貼著社區外牆貫穿而過,連接起上山步道和車行山路,因此,每當在菜園勞動時,除了經常遇到也在附近種菜的同好(例如前文中偶而提到的菜園老師和蔬菜達人)談起種菜經之外,有時也會碰到社區鄰居或登山客。鄰居主要是到網球場打球、散步,看見我在菜園,雖非熟識,偶而仍會隔著網球場的鐵絲網閒聊幾句,主題當然離不開種菜。至於陌生的登山過客或則詢問上山之路,或則停下觀賞菜園,並品頭論足一番。這些人際互動,為單調的菜園勞動憑添幾許趣味,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只有兩歲八個月大的小男孩。
去年十二月八日,我在菜園整理百香果棚架邊的一塊空地,要挖出畦溝、做成畦塊,以便移植大蔥幼苗。正全神貫注之際,一位由年輕媽媽陪著在網球場嬉戲的小男孩,忽然跑過來嚷著要到菜園來種菜,那位年輕媽媽大概被他弄得沒輒,只好問我如何到菜園,我不以為意,告訴她要從位在社區最角落的網球場走回社區大門,再從社區外沿著柏油路走到底,然後左轉,順著球場外邊的小徑就會走到菜園。嘴是如此說,心裡頭卻是想著要繞這麼大的圈子,小男孩是絕不可能來菜園的,隨便說說而已,這麼個小不點兒,怎麼可能知道種菜兩字的意義,我也就繼續勞動服務,很快又進入忘我之境,不知道他們何時離開了網球場。出乎意料之外的,小男孩和他的媽媽兩人竟然真的走來菜園,我感到很不可思議,同時,也覺得這位穿著牛仔褲、長的眉清目秀、皮膚白晰、口齒已相當流利的小男孩很有意思,這麼小小的年紀卻真的要學種菜。於是乎給了他一把小鏟子,先教他如何翻土,再教他移植一顆芥蘭菜幼苗到第一個畦塊靠近網球場的一端,最後教他用灑水壺澆水,小男孩卻也真的照著做,有模有樣,十分有趣,我還特別叮嚀他要不時地到網球場來看自己種的菜喔!兩人大約在菜園停留二十分鐘到半個鐘頭左右才離去。
自此之後,每到菜園看見那棵芥蘭菜就會想起那位小男孩,有趣的是同樣澆水、施肥,小男孩種的芥蘭菜長的很慢,較為瘦小,而我在旁邊所種的一棵,現在已有近六十公分的高度,葉片極大,成強烈對比(請參閱所附照片),至於小男孩則未再遇到過。直到今年一月二十日,我在菜園整理堆肥、拔除地瓜葉、把做種薑用的薑全數收成,並採收一把芥蘭菜、兩棵芥菜(俗稱刈菜,通常吃其葉柄,略帶苦味,種子可做成綠色的芥末)之際,小男孩和他的媽媽又出現在網球場,我叫他看自己種的芥蘭菜,但小男孩似乎忘記了,沒有什麼反應。由於收成了一些菜,遂主動送他們一棵芥菜、一大塊種薑(即老薑),並告以芥菜雞的做法,熟知芥菜甚大,隔著鐵絲網遞不過去,一時頗為尷尬,沒想到他的媽媽很客氣,帶著小男孩再度來菜園。小男孩又是挖土、又是捉蚯蚓,玩得不亦樂乎,他的媽媽也在菜園東摸摸、西弄弄,一副很有興趣的樣子,也不時讚賞菜園。後來,小男孩住在社區的親戚帶著兩位小女孩到網球場來看他們,小男孩不理會,只顧著玩,結果網球場上的三人也來到菜園,一向寧靜只聞鳥聲的菜園頓時熱鬧無比,頗有觀光菜園的味道。不過,小女孩很文靜,只站在旁邊靜靜地看著小男孩東跑西跳,這時,我也意會到小男孩原來不是想種菜,只是要嬉戲而已,不禁莞爾。

後記:今年4月26 日小男孩跟媽媽再度到菜園,又是學翻土,又是抓蚯蚓,玩得不亦樂乎,剛好換手機,具照相功能,遂為其拍照,並將其中兩張補登於文首,以飽點閱網友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