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30日 星期日

今年夏季菜園的規劃





去年冬季蔬菜(主要是葉菜類)的栽植已近尾聲,目前只剩下黑柿蕃茄和第三梯次的高麗菜還在收穫中,其他如芥蘭菜、綠花椰菜、刈菜、大白菜、嫩莖萵苣、蘿蔔、山芹菜、菠菜、茼蒿、香菜、大蔥、薑等,都收成完畢。整體看來,以一位種菜經驗不到兩年的業餘菜農而言,有此成績應算不錯的。當然,主要歸功於菜園老師和蔬菜達人兩位先生的指導和協助,於此,謹致上由衷的感謝。再者,栽植期間基本上沒有偏離有機原則,對我個人而言,尤屬難能可貴。這裡涉及到內心的掙扎:一以自己求好心切,難免希望每一種蔬菜都能有好收成,而要有好收成,就必須使用農藥和化肥,若要抗拒之,並不容易;再以蔬菜達人不時從專業角度,告以「只要收成前十天不噴農藥就可以、配合有機肥酌量施用一號化肥和過磷酸鈣會使蔬菜長得非常漂亮」等語,更對我形成莫大壓力,總算還是老婆的話「若跟市場賣的蔬菜一樣,何必自己種!」比較有份量,拉了我一把。
今年夏季蔬菜(主要是果菜類),事實上已經開始種植了,菜園(長15公尺,寬11公尺,見第一張照片,今年3月29日拍攝,以下同)共劃分為三部分:中間部分有大小不等的10個畦塊,打算種番椒、秋葵、花瓜、茄子、刺瓜、四季豆、甕菜、莧菜、地瓜葉、九層塔等,第10個畦塊則種苦瓜,上方的棚架已搭好,並延伸出去和左邊部分的棚架相銜接,至於花瓜、刺瓜、四季豆還須適時搭V型支架;左邊部分(外緣是蘆葦叢,見第一張照片的左邊)有3個畦塊上方也已搭好棚架,將種瓠瓜,並與上述苦瓜棚架連結,而冬瓜則將種在現行百香果棚架下方的土面上,以後會舖以乾蘆葦草讓冬瓜匍匐生長,其餘已種有白柚、香水檸檬、金橘、百香果、香蕉等,不過都是只種一棵而已;右邊部分(緊鄰社區網球場,見第一張照片的右邊)有3個狹長畦塊,其中1個將種甜玉米,另外2個已種金針花、翠蘆笠、野牡丹、薄荷等。
目前冬瓜、瓠瓜、青苦瓜已分別定植4、3、2株幼苗,還會再定植3株瓠瓜、2株白苦瓜的幼苗,番椒、茄子(見第二張照片)、九層塔等幼苗也已定植,秋葵種子已發芽(見第三張照片),四月中旬應可定植,刺瓜、四季豆則已播種,是否會順利發芽?正在密切觀察中(見第四張照片),花瓜尚未播種,要等高麗菜採收後空出來的畦塊,估計應在兩個星期之內,甜玉米將在近日天氣轉晴後播種,剩下的甕菜、莧菜、地瓜葉則隨時可種,比較沒有時間壓力。今年夏季菜園的規劃原型(prototype)大致就緒,接下來的最大挑戰,就是又要在炎炎夏日裡和昆蟲搏鬥了,臭屁蟲會大量出現嗎?目前菜園裡種的薄荷、迷迭香等香草植物會有驅蟲效果嗎?能不用農藥嗎?

2008年3月19日 星期三

高麗菜






高麗菜的正式名稱叫甘藍,是一種相當典型的冬季蔬菜,深綠色的外葉大而厚實,食用部分是外葉中心所結出的球,由淺綠甚至白色的葉片緊緊地包起來,形狀則有二種:一種是扁頭型,不耐寒(見第一張照片,今年1月12日拍攝,它就是從本部落格標幟照片的那棵高麗菜成株結出來的,頗有來頭哩!);一種是尖頭型,耐寒(見第二張照片,今年2月29日拍攝),去年冬季都有種植,總共種了58株。
高麗菜通常在九月到隔年二月播種,我是直接用幼苗分三梯次定植,第一梯次在去年9月5日及30日分別向種仔店買了8及10株幼苗,5日定植的都存活,30日定植的,才不過八天就遇到柯蘿莎颱風,全被吹的七零八落,沒有一株存活。第二梯次的幼苗則來自隔鄰菜園,亦即菜園老師於颱風過後,自行播種育苗,由於發芽率極高,他的畦塊不夠用,歡迎我取用之,於是在去年11月24日和12月8日分別定植了14株及6 株。第三梯次的20株是在今年1月5日買苗定植的,主要因為嫩莖萵苣在去年12月中、下旬收成後,畦塊空出來,算算時間,高麗菜從幼苗定植到收穫約需三個月,到時應趕得及續種夏季蔬菜,否則畦塊空置,委實可惜。
高麗菜幼苗定植後(見第三張照片,去年9月13日拍攝),在正常情況下,經適時澆水、施肥、陪土、噴藥(生物性農藥為主)、中耕(即鬆土)、除草,約二個月就開始包心或謂結球(見第四張照片,去年11月6日拍攝),通常結球期又需一個多月,由於葉子是從裡面包,而外層的葉子會往外翻(見第五張照片,今年1月28日拍攝),淺綠色的菜蟲多吃外葉,結球部分通常會安然無恙,不過看著外葉被蟲吃的都是洞,內心難免焦急,待球結的差不多時,免不了經常用右手指壓一壓球面,只要感覺很堅實,就可切取下來食用,但根、莖、外葉仍要留著,因切口處會長出側芽,形成小甘藍,一般稱之為「甘藍芽」,也是一道佳餚。

第一梯次的高麗菜是在去年12月中、下旬採收完畢,第二梯次則從上個月下旬開始陸續採收,到今天為止,還剩三顆球結的仍不夠堅實,其中有一顆似乎是變種,球結的非常小,至於第三梯次,目前正在結球中,估計要到下個月上、中旬才能採收,每次去菜園看到它們,總是感覺時間怎麼過的這麼慢啊!

2008年3月14日 星期五

白菜大觀






白菜是一種最常見、最常吃的蔬菜,品種也極多,主要分為結球和不結球兩大類,結球白菜又稱大白菜或捲心白菜或包心白菜,剝去深綠色的外葉後,淺綠色的葉片包的非常堅實,通常是上下一般粗的圓桶型(見第一張照片,今年1月28日拍攝),最有名的就是山東大白菜,要比照片中我種出來的至少大上一倍半。另外還有一種狹長型的,名字取的極美,叫翠玉白菜(見第二張照片,今年3月14日拍攝),也稱做天津白菜,但就記憶所及,我們家向來沒買過,這回自己種出來,原來吃起來兩種大白菜沒差啦。至於不結球白菜,種類更多,小者如小白菜、青江菜、油菜,較大者如A葉白(按;將閩南語音直譯,見第三張照片,去年12月26日拍攝)、切葉白(同前),去年都通通種過,油菜還好,青江菜就種的不行,而最耿耿於懷的,則是小白菜始終種不成功,已不下五、六次之多了,主要似乎是蟲害,小小的蟲兒總是把每一片嫩綠的菜葉吃的到處都是洞,最後只有翻進土裡當作肥料。由此可知,市場賣的小白菜,若非有機栽培,則必定是靠噴灑大量農藥種出來的,採收前十天有沒有噴,只能訴諸菜農的良心了。
去年冬季種的大白菜,都是利用幼苗定植,平均2.5個月就收成,比較困擾的仍是蟲害問題,在幼株時期主要藉著適時噴蘇力菌來殺蟲,到成株時期就直接用手來抓蟲,還好這個冬季較冷,印象中,蟲害比上個冬季輕微許多,這應是大白菜收成還可以的主因。其次則是雨水問題,無論山東型抑天津型大白菜,生長過程堪稱順利,植株看起來都很健壯(見第四、五張照片,分別於今年1月18日、2月28日拍攝),但接近收成時,卻都逢到連續下雨,結果山東型的,外圍葉柄貼近地面部分都腐爛,並向內蔓延;天津型的,則是外圍葉片有枯黃現象,可能和雨水把地面的有機肥沖刷掉有關。因此,在心仍包的不夠堅實的情況下,只有及時採收一途,所幸口感均不錯,只不過有一些略嫌小了點兒而已。

至於不結球白菜,包括小白菜、青江菜、油菜、切葉白等,都是直接將種子播於畦塊(僅A葉白除外,是隔鄰菜園老師送的幼苗),由於種子太小,以致每次都播的太多、太密,長出幼苗後,幾乎要隨機拔掉一半以上,這也是種不太成功的原因之一,如何拿捏種子數量和如何播種還有得學的。蔬菜達人曾告訴我,要把適量的種子放在左手掌裡,然後用右手抓出一些,凌空對著畦塊土面撒播下去,他說起來容易,我做起來卻總是沒法度,看來只有慢慢練習一途。切葉白是今年1月底播種的,再半個月即屆採收期,但問題還是出在蟲害和植株過密,目前實不敢奢望收成。

2008年3月11日 星期二

來菜園的一隻白頭翁




今天天氣放晴,上午到菜園播種毛豆,先把一個翻過土的畦塊整平,用手捏碎較大的土塊,並挖兩道溝施以有機基肥後填平,再在土表上挖十個淺洞,每洞播三粒種子,黃色圓球形,和一般的黃豆很類似,輕輕覆上一層薄土後澆水,而為防山上流浪狗踐踏,乃用塑膠繩將畦塊圍起來。
當我正專心地做這些工序時,忽然發現一隻白頭翁不知什麼時候飛到百香果棚架下,我繼續地忙進忙出,牠則老僧入定,閉著眼睛用兩腳站立著,一動都不動,終於引起我的好奇心,停下工作走過去,蹲在牠旁邊觀察起來。牠通體黑色肥嘟嘟地,頭上有一環白色羽毛,這應是叫做白頭翁的由來,尾部長長的黑羽毛則夾雜著淡黃色,看起來非常漂亮,我忍不住摸摸牠的頭,竟然還是不動,心想可能生病了,體力較差罷。就檢了兩顆掉落地上的爛蕃茄放在牠身邊,並把腐爛處(有一些白色小蟲在爬)盡量朝向牠的尖嘴,我又繼續幹活。似乎沒多久,瞥見牠竟然展開翅膀,搖搖擺擺連飛帶走地移到約有一公尺半遠的白柚樹下,其間還有一道寬約五、六十公分、深二十公分的畦溝,則是勉強飛過去的。既然有了動靜,於是乎我再度停下菜園勞動服務,先把那兩顆蕃茄檢起,發現腐爛處的小蟲都不見了,遂走到種著翠玉白菜的畦塊,陸續抓出兩條淺綠色的毛蟲,將牠們剪成兩截一一放在牠嘴前,十二點離開菜園時,曾再去看看,發現蟲兒又都不見了。隔鄰菜園老師收工經過時,曾說牠是一隻老鳥,飛不動了。

飯桌上和太座聊到這隻白頭翁,她提起以前飛到前陽台一隻瘦小野鴿的往事,經我們餵食後,呼朋引伴,越來越多,最後實在受不了清除鴿糞之苦和明顯影響鄰居正常作息,終於下定決心趕走牠們,猶記得最後一隻賴在陽台角落就是不肯飛走,結果硬是連續幾天不斷強力用掃帚才趕走的,陽台重新恢復原樣。這回是一隻白頭翁飛到菜園,我想即使真來個一群,也沒啥問題。於是飯後帶著照相機和杯子(給牠喝水用)再去菜園,沒想到牠已斜躺在白柚樹下,了無動靜。我還是為牠照了相,然後埋在百香果棚架下的泥土裡,心底感謝牠選擇這裡做為終老之地。

2008年3月8日 星期六

蕃茄






蕃茄已種過三季,前年冬季第一次種的是金黃色的聖女小蕃茄,雖採播種方式且無任何經驗,卻果實纍纍,算是相當成功。興奮之餘,去年夏季嘗試種大蕃茄(應是所謂黑柿蕃茄而非牛蕃茄),雖採直接買苗方式且略有經驗,卻因蟲害(臭屁蟲把枝幹吃成黑褐色)而只採收到11顆,可謂徹底失敗。由於心有未甘,去年冬季再次種植大蕃茄,目前看來,成績還過得去。
去年9月30日向種籽店買了10株幼苗(共30元)定植於畦塊(按:該畦塊原是種胡蘿蔔,但種子全未發芽,請參閱「紅白籮蔔」一文,於是改種蕃茄),10月6日柯蘿莎颱風來襲,由於該畦塊位在菜園角落,周邊有高大的蘆葦和紅牧蔗可以遮避風雨,10株幼苗僥倖逃過一劫(見第一張照片,去年10月8日拍攝)。從此之後,生長就十分順利,除了澆水、施肥、鬆土、除草,11月初曾用乾枯的蘆葦桿做支柱立於幼株旁邊以防傾伏(見第二張照片,去年11月6日拍攝),11月下旬再度插立較長的竹子以固定主幹,由於不知道做整枝之處理(通常分為單幹整枝及雙幹整枝二種方式),枝葉又生長的過於茂盛,以致亡羊補牢之計,只有一方面插立竹子將長枝縛於其上,盡量讓枝葉往外生長,以利空氣流通和陽光照射;另一方面則是將接近地表的枝葉剪除以利通風,並將上方的枝葉做適度修剪以利光照。12月15日發現已開始開花結果,距定植日恰巧2.5個月(見第三張照片,去年12月26日拍攝),但果實還小,距成熟期還早。1月初從書上得知須將每片葉的葉根上長出的側芽摘掉,而且要在小葉時就摘,於是乎又趕緊全面摘除腋芽,但有些已長的很大,也只有照摘一途。同時,蔬菜達人告以每一叢果實(約6~8 粒)可摘掉較小粒者,只留3~4粒,則每一粒果實會長的較大,恭敬不如從命,我也就照做,不時地摘腋芽和小果。1月27日終於首度採摘一顆半熟(果實底端略微變紅)的大蕃茄,距定植日約四個月,自此開始進入採收期,但泰半果皮仍是青綠色(見第四張照片,今年1月28日拍攝),2月上中旬又逢連續下雨,更難變紅,為之苦惱不已。2月21日趁理髮之便,請教店老闆(以前在老家種過水果),告以蕃茄催熟二法:一為用紙箱,其中並放一蘋果,再蓋以報紙;二為用鐵桶,並點燃一炷香置於其中,再蓋住。欣喜之餘,次日即採摘40顆近八分熟的青色蕃茄,分置於紙箱和鐵盒,結果鐵盒失敗,紙箱成功,蕃茄終於變紅了(見第五張照片,今年 2月29日拍攝)。到目前為止,經此法催熟的蕃茄已超過30顆,上月21日買的一顆蘋果( 花了20元)仍在使用中,有意思的是催熟的蕃茄顏色並不很紅,而比較接近那顆蘋果的顏色。

算算這次大蕃茄的收成,估計應可接近100顆,平均每株10顆,雖稱不上豐收,卻從種植中學到不少,這大概就是所謂「很多事情最為重要的,有時並不在結果而在過程」的道理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