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5日 星期六

菜園裡的蘆筍
















倏忽間種菜已經邁入第四個年頭,由於純屬業餘性質,沒有使用大棚栽植,通常配合季節變化來種植蔬菜,各種葉菜類(例如高麗菜、芥蘭菜、青花菜、刈菜、大白菜、萵苣、青江菜、小白菜、菠菜、茼蒿、甕菜、莧菜等)和果菜類(包括茄子、秋葵、辣椒、青椒、蕃茄、絲瓜、苦瓜、南瓜、瓠瓜、冬瓜、胡瓜、玉米等)都已有三次的栽種經驗,大致上可算駕輕就熟,其它如豆類(主要是四季豆、毛豆、落花生)、蔥類(主要是葉蔥、珠蔥、韭菜、蒜)、辛香類(主要是芹菜、芫荽、九層塔、薑、迷迭香、薄荷)也都有至少二次的栽種經驗,唯獨根菜類種過的很少,白蘿蔔雖然每年九、十月間都會種,直到去年收成才差強人意,胡蘿蔔則是連三年都種植失敗,唯一略感安慰的是去冬種植的甜菜根和今夏的蕃薯收成頗佳,今年的根菜類則又首度多了蘆筍和芋頭。
蘆筍是在今年2月24日向種子店買了20株幼苗,當天定植於一個畦塊,種植的方式如下:畦塊整好並做成高畦,施以有機粉狀基肥和表土充分混合,然後在畦面挖二道深溝,每道溝等距栽植10 株幼苗(見右下照片,今年3月2日拍攝)。由於幼苗十分脆弱,輕輕一折就會攔腰斷掉,因此要十分小心呵護,同時會不時地長出新株,更要不間斷地培土,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真是比照顧小寶寶還費心。經過適時澆水、施肥(粒狀有機追肥)、除草,待每叢植株長到50~60公分高度,就需要每叢立一支柱再用細繩加以綑綁固定(見左下照片,今年5月6日拍攝),否則植株會大量傾伏,下雨後和畦面土壤黏在一塊,容易腐爛。就這樣到了6月下旬,每叢土表就開始冒出青綠色的嫩莖(見左上照片,今年9月5日拍攝),待長到最多20公分左右高度,就須小心翼翼地挖開週邊土壤,土裡的嫩莖則是白色,可在土下5公分左右處用刀切斷,此即我們食用的蘆筍(見右中照片,今年9月4日拍攝)。需要特別留意的是,採收的時間很重要,一旦嫩莖過長,表皮就會纖維化而無法食用,這時只有任其生長一途,將可使土裡的芽盤茁壯,因為蘆筍是多年生作物,明後年還可繼續採收的。另外須加注意的是,八月下旬(即定植幼苗約半年後)時蘆筍高度幾乎及肩,而且十分茂密,這時可在畦塊週邊豎立立體形支架(見右上照片,今年9月5日拍攝),用以取代原來每叢的單一短支架,因已失去效用。
目前已陸陸續續在採收,由於每天收成只一、二枝,有時根本沒收成,有時收成的又太老,因此,今夏祭入五臟廟的嫩蘆筍實在有限,只得用「過程比結果來的重要」解嘲一番。

4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好久才上菜哦!相片中看見邊邊高麗菜已頗有婷婷之姿;羨慕啊!我栽種於88風災前一周,16棵只存活4棵。近日種下黃金番茄,期待..........有成果與您分享!

Grace

Joe 提到...

高麗菜屬冬季蔬菜,幼苗通常在白露(明天即是)過後定植,約三個月可收成,您在照片中看到的是去年底種的。風災損失總是會發生的,不妨再去買些高麗菜幼苗(一株應在五元左右)補植,每次種二十株較好,收成時方可和親友分享。

匿名 提到...

哈哈!真的。現況是補種20。通常都是買雙不買單。(固執)
有一事請教:為何種的以下疏菜都長出約第2~3層葉子,今天澆水好端端,隔天去看卻在葉子與莖的位置爛掉?如此反覆死了N棵,大白菜、芥菜、芥蘭菜均如出一轍。讓我徹夜難眠啊!

Grace

Joe 提到...

大白菜、芥菜(俗稱刈菜)、芥蘭菜也都是冬季蔬菜,亦即適合在冷涼氣候時種植,其中大白菜和芥蘭菜以在九月中下旬定植幼苗為宜,刈菜要更晚一點,宜在十月中旬定植幼苗,此時早晚氣溫已略低,只白天溫度仍高。另,三者都是淺根性作物,生長初期澆水不宜過多。至於幼株枯萎原因,可能有二:幼苗定植過早;畦塊排水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