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6日 星期三

魚蝦類的簡易家常料理

         









        基於預防 三高及促進胃腸健康等考量,我們兩個老人家的三餐較少進食紅肉(如牛肉、豬肉、羊肉等),肉類蛋白質的營養主要來自白肉(雞肉及魚蝦等),而每天晚餐的主菜幾乎都是魚蝦類,我比較常做的有清蒸大比目魚片或尼羅河紅魚、紅燒輪切鮭魚排、燙鯛魚片、乾煎鱸魚排或帶殼蝦、蝦仁豆腐、碗豆炒蝦仁、生菜蝦鬆、清炒蝦等等。周而復始,有時難免會吃膩,於是就會做一些微調,例如鱸魚排改用清蒸或紅燒方式,或把鯛魚片先用紅糟醃過再乾煎,有時改買鮭魚腓力排切成厚片來乾煎,乃至改用蘆筍或玉米粒來炒蝦仁等,不一而足,庶幾使晚餐的菜色盡量有稍許變化以增進食慾。

魚蝦類的料理最重要的就是食材的質量,我通常是到大型超市購買冷凍或冷藏的魚蝦,以其比較安全衛生,並保有一定的新鮮度,而且經過處理(例如做成魚片或魚排或蝦仁),通常魚類解凍後用清水略微沖洗即可,若是整條新鮮魚,雖然購買時超市會當場做刮除鱗片及清除內臟的處理,仍須仔細沖洗殘留的血水,而蝦仁則須檢查腸泥是否剔除乾淨,若是帶殼蝦尚須處理蝦頭及腸泥等。總之,由於事先已經過處理,因此購買價格通常會比傳統市場略高。以下擇要簡述我對魚蝦類料理的烹飪經驗。

有關魚類料理,我主要是用清蒸或紅燒的方式,以清蒸大比目魚片(200~250公克)為例,食材洗淨後平放盤中,再將少許蔥(切成段)、薑(切成片)鋪在魚片上面,然後倒入一匙料理米酒、一匙半無鹽醬油於盤中,放進電鍋蒸熟(大約五、六分鐘,亦即外鍋放入半米杯的清水)即可食用,魚肉相當軟嫩可口。再以紅燒輪切鮭魚排(250~300公克)為例,食材洗淨後,用廚房紙巾將魚排表面水分抹乾,炒鍋放入少許油,等油熱後用中小火將鮭魚排兩面煎到略微焦黃,及時放些蔥段、薑片及蒜瓣,同時倒入一匙料理米酒、一匙半無鹽醬油,再撒一些砂糖,並加入不到半米杯的清水,蓋上鍋蓋燜煮三~五分鐘,用筷子插入魚排以確定是否熟透,隨即連汁一起盛出放進食盤享用,如此做法的魚肉通常不至於像乾煎的那樣,吃起來很材,而有一定的軟嫩度。

蝦類料理則以熱炒為主,以清炒蝦(150~200公克)為例,蝦仁洗淨並確定腸泥都已挑掉,用廚房紙巾將蝦仁表面水分抹乾,再視每個蝦仁大小切成兩段或三段放入碗中,撒上少許鹽及適量樹薯粉攪拌均勻,炒鍋放入少許油,等油熱後將蝦段倒入用中小火翻炒,適時澆上一匙紹興酒,大約翻炒三分鐘蝦仁就會熟透,隨即盛出即可享用,香味及脆度都夠。至於蝦仁豆腐的做法,蝦仁部分(150~200公克)的處理如同清炒蝦,只是在蝦段用中小火略微翻炒到八分熟要先行盛出,把切成小塊的家常豆腐放入蔥薑爆香後的炒鍋中略微翻炒,加少許清水燜煮三、四分鐘,再把已經炒好的蝦段放入鍋中,和豆腐混合均勻,撒些鹽及蔥花,繼續翻炒一下,即可盛出享用。若是生菜蝦鬆,食材則略微複雜,除蝦仁(150~200公克)外,尚需荸薺(六、七顆,傳統市場可以買到並已剝去外皮)、香菜及生菜(最好是有機的),生蝦仁的處理方式也和上述清炒蝦相同,只是每個蝦仁要切成更多的小段(例如六、七段),荸薺拍碎後切成細小顆粒狀,香菜切成蔥花一樣,等炒鍋油熱後,先把切成小段的蝦仁倒入略微翻炒約二分鐘,再放入切成顆粒的荸薺翻炒約一分鐘,撒些鹽並澆上一匙紹興酒,繼續翻炒一下,最後撒上切成蔥花狀的香菜,即可盛出,用生菜包起蝦鬆就是一道相當美味的菜餚。

以上所述魚蝦類的家常料理,做法都相當簡易,感覺上,只要多做幾次就可以逐漸拿捏火候的竅門,我目前仍在學習階段,做出來的菜餚,無論色香味都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如今不翦冒昧,提出一些粗淺心得,期與同好切磋互勉。

2023年11月7日 星期二

新冠病毒確症紀實

         自從新冠病毒爆發以來,自己雖然已經退休,日常生活作息的調整相對較有彈性,但仍須經常外出,或是去人潮聚集場所如傳統市場、超市、超商、銀行等從事採買及辦理金融,或是去野外登山健行。惟以防範得宜,因此雖屬高風險群,卻很幸運一直未被感染,家中太座這四年來幾近足不出戶,因而也得以安然無恙。

熟知上上星期四(1026)上午到傳統市場採買蔬果肉品,一時疏忽沒有戴口罩,隔天(星期五)感覺身體有些痠疼,還誤以為是星期三登飛鳳山多走了三公里之故,因此並未在意,晚上參加社區會議也沒有戴口罩,而當晚睡眠相當不好,無法熟睡,並感覺身體有些發冷。星期六開始咳嗽,整個人困乏無力並有稍許發燒及鼻塞,似乎和一般的感冒診狀不太一樣,研判自己可能確症新冠病毒,星期日早上遂做自我篩檢,確定陽性。經徵得太座同意,決定在家進行隔離管理,總計五天(1029~112),盡量讓自己多休息多喝水,並開始服食清冠一號,前兩天是標準劑量,每餐飯後10克;第三天繼續篩陽,但由於開始流汗,除咳嗽及多痰外,精神體力都有明顯恢復,因此後三天劑量減半。第六天再行篩檢,仍呈輕微陽性,咳嗽及多痰現象並未完全消失,惟由於身體狀況已無大礙,遂決定日常作息回歸正常,至於外出到人潮聚集場所則戴口罩以免傳播病毒,迄今已過10天,so far so good! 此外,必須一提的,則是太座在我確診後兩天也被感染,這雖是難以避免,但內心深感歉疚,所幸醫師判斷為輕症,甚至毋須服藥,只是她身體原本比較虛弱,以致康復的速度頗為緩慢,目前還在靜養中。

檢討自己確症新冠病毒,雖是本身有所疏忽(報導曾指出當前在台灣是這一波新冠病毒的高峰期),但終究還是因為年紀大,免疫力下降之故,即使自己經常運動也難以完全避免不被感染,所幸已經接種過三次新冠疫苗,最近又剛接種流感疫苗,而新冠病毒也已流感化,因此確症後的反應,迄至目前為止,看起來並不嚴重,只是這個病毒確實很傷元氣,需要時間透過飲食及運動來調理,尤其要注意長新冠後遺症問題,對老年人而言,這絕對輕忽不得。最後,願意提出一點懇切的建議,敬請上了年紀的老年人不要逞強,盡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場所,若非去不可,務必養成戴口罩及勤洗手的習慣,並隨時留意與他人保持適當距離,以策安全。

2023年10月6日 星期五

老年健康經驗談

         前不久兒子參加研究所同學聚會,主要為20多年未曾見面的論文指導教授慶生,教授湊巧與我同齡,已經退休,兒子有line給我謂以 看了教授才驚覺 father 的體能維持的很好,這句話讓我陷入沉思。回想自從服務公職30多年後,毅然選擇55歲優退(2002),倏忽已逾20年,不知不覺間,自己就從壯年邁入老年。近年來,每次初中同學或大學同學聚會,看到許多同學老態龍鐘甚或因病離世,自己則似乎顯得相對年輕,惟以並未深究其因,現在經兒子這麼一說,心想若能找出箇中關鍵,或許對老年人如何能夠活得健康會有些幫助。基此,遂對自己退休之後20多年來的生活做了一番審視。

記得退休前後的那幾年,自己的身體雖無重大疾病,但多年的公務員生涯,因久坐辦理公務及缺乏運動所導致的毛病則無一倖免,諸如彎腰駝背、腰酸背痛、髖關節痠痛、消化不良、鼻子過敏、咳嗽多痰、痔瘡便秘等等,甚至有一段時間還因骨刺而導致右腿麻痺,再加上長年忽視口腔保健所肇致的牙周病及腮腺炎。這些毛病雖然尚未嚴重到危及生命,但有時須到醫院治療,對我的日常作息已經造成相當程度的困擾,而現在除了偶爾還會出現輕微的胃脹氣或鼻子敏感,其它竟然都消失不見了,當然也沒有三高” (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 問題。這到底是哪些關鍵因素造成的,讓我感到相當有趣,茲從運動(廣義,包括勞動)、飲食、用腦等三方面分述如下。

在運動或勞動方面,退休之後自己最大的改變就是種菜。記得是在2006年夏季,當時新店住家社區後方有一大片地主未加利用的山坡地,雜草叢生,但已有幾位蔬菜達人在地主默許下開闢菜園種植蔬果多年,承蒙他們的協助及指導,讓我也有機會依樣畫葫蘆,透過清除一叢又一叢比人還高的蘆葦,最後開闢出一個50坪大小的菜園。這種體力勞動在炎炎夏日做起來極端費力,跟退休前坐在冷氣間辦公完全不同,但自己咬緊牙關還是撐了過來。隨後開始學習種菜的各種工序,包括翻土、清除石塊、做畦、播種(或植苗)、澆水、施肥、除草、除蟲、鬆土、採收等等,進而學會搭棚架、做堆肥、挖深溝(防田鼠)等更為粗重的工作,年復一年,自己愈做愈有勁,皮膚更是曬得黝黑,簡直變成一個莊稼漢了。直到2018年夏初,開始準備搬離台北才畫上休止符,我相信這段將近12年的種菜日子為我晚年的體能打下相當堅實的基礎。不過,種菜的缺點則是極端傷腰,同時對強化腿腳的肌力較無幫助,因此搬到竹北之後,雖然由於找不到合適菜園,未再繼續種菜,惟經考量自己體能狀況,決定改以登山健行取而代之。5年多來,幾乎每星期(上午)外出登山健行3~4次,由於大多是獨自為之,基於安全之故,擇定離住家較近(車程1小時左右)、距離在5~6公里之間、約需2~3小時即可走完全程的路線,例如飛鳳山步道(芎林鄉)、鳳崎步道(新豐鄉)、馬胎古道(尖石鄉)、寶山水庫步道(寶山鄉)、十八尖山步道(新竹市)、頭前溪高灘地步道(竹北市)等都是我經常會去的,至於車程較遠的騎龍古道及大崎棟步道(橫山鄉)、五指山橫向步道(北埔鄉)、獅頭山步道(峨眉鄉)、鳴鳳古道(獅潭鄉)等則偶爾為之。沒想到此舉不但緩解了腰傷,也使腿腳變得健壯,體能得以進一步提升,今年以來並改穿赤足鞋,期望再強化腿腳的肌力。

在飲食方面,自己以往一向偏好紅肉及甜點,自從種菜之後,飲食習慣自然而然地發生變化,進食蔬果的比重明顯增加,但最重要的改變並不在食物本身,而是整口牙齒重建,正應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老話。我的牙齒天生排列參差不齊,從小就有蛀牙,很早就牙齦萎縮,吃飯非常挑食,加以並未養成飯後睡前漱口刷牙的習慣,因此牙齒經常出問題,並且一直採用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治標方式加以處理。長久下來,年近70歲時,天生的真牙已經所剩無幾,幾乎都是固定假牙或活動假牙,而牙周病則日益嚴重,甚至引發腮腺炎,右耳下方臉頰在用餐時突然腫脹,這才意識到自己的口腔問題十分嚴重,必須下定決心,做全面性及根本性的治療。感謝一位大學及研究所同學的推薦,得以到一位專精於牙周病的台大醫學院教授所開設診所,進行整口牙齒重建。從2017年初開始,先經過整體評估,然後逐顆牙齒做適當的治療(例如有的是根管治療,有的是打釘子或拔除、有的部分則是開刀或矯正等),俟全部治療完成之後,隨即開始製作及安裝新的固定假牙,最後則是製作及安裝新的活動假牙,整口牙齒重建完成已經接近2019年底。雖然歷時將近3年,而且所費不貲,但我認為十分值得,即使部分牙齦無法再行增生,惟牙周病卻完全得到控制,而且透過勤刷牙漱口,口腔衛生也得以確保,最為重要的則是牙齒咀嚼力變得非常強,食慾因而大增。雖然如此,並沒有放任自己大快朵頤,每天的進食仍繼續以蔬果為主,下午3點左右並有一道水果餐(5~6種水果),至於肉類則以白肉為主,紅肉吃的不多,同時盡量避免含有精製糖成分的食品。最近1年多來,太座因退化性關節炎而無法提重物,改由我外出買菜及下廚做菜,由於毫無這方面的經驗,一旦做起來可謂相當具有挑戰性。所幸在太座指導下終於逐漸駕輕就熟,而我設定的目標就是如何在少紅肉、少鹽、少糖的情況下,仍然能夠燒出相當可口的家常菜,目前尚在努力中。

在用腦方面,一般而言,老年人的退休生活多會著重安排遊山玩水或種花蒔草等比較可以讓自己放鬆心情的活動,我在退休後的頭幾年也是如此,曾經在楊梅鄉間買了一棟有院子的透天厝,除了方便和太座帶著兩隻收養的流浪狗到處走動,也可以在院子裡種些花草怡情養性。此外,當時也經常陪著初期失智的母親到台灣北部各地景點遊玩,並且或和太座、或和以往同事去大陸自助旅遊等。但是自從種菜之後,這類活動就大幅減少,反而是使用電腦的時間相應增加,主要是為了迅速蒐集有關種菜的各種資訊,隨後又透過女兒的協助,在網路上開闢了 老周的菜園部落格,把自己種菜的經驗寫成短文,配合圖片加以發布,以期和各地同好分享種菜心得。搬到竹北之後,雖然不再種菜,但這個部落格並未關閉,而是改以把自己平常所翻譯的文章(主要和腦部健康及宗教信仰有關),或者所撰寫的短文(主要和登山健行及下廚做菜有關)配上圖片,繼續發布於 老周的菜園部落格,提供給有興趣的網友參考,同時也藉此督促自己多多用腦,以期避免記憶力減退。不僅如此,透過處理這個部落格的經驗,我也得以輕鬆地走進網路世界遨遊,汲取自己所喜好的各種知識及訊息,拓展視野,明顯提升了心智活動的廣度和深度。

總之,過去20年的退休生活中,種菜及登山、整口牙齒重建及多吃蔬果、撰寫及翻譯文章等應該是促致我得以保持老年健康最為關鍵的因素。不過,每一個老年人都有其獨特的背景,我的這些經驗並不適宜直接套用,但若將之一般化,仍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那就是一個老年人若要活得健康,先決條件就是規律的運動、均衡的飲食,以及多用腦,雖然這是人盡皆知的道理,但每一個老年人如何考量本身狀況找出切入點,並且付諸行動去具體實踐才是關鍵。最後補充一點,老年人常見的健忘、失眠、前列腺肥大等毛病,我也是無以避免,只是或者程度輕微,或者服藥控制即可,迄至目前,日常作息並未受到不利影響。

2023年7月27日 星期四

莎莎醬三明治早餐



        長久以來,我的早餐都是相當簡便,有時開封一包從大賣場買的真空包裝蔘雞粥(用微波爐加熱),搭配一個用電鍋蒸熱的超市冷凍肉包,或者在住家附近早餐店買的水煎包或蛋餅;有時則沖泡一碗麥片粥,搭配一片塗抹果醬(或黑芝麻醬)、夾著水煮蛋(切片)及肉鬆或者只是單純裹著自製鮪魚沙拉的吐司,就可解決。不過,自從養成下午吃水果餐的習慣,同時開始學習做菜之後,早餐也相應有了些許改變,尤其是在今年夏季嘗試自行製做番茄莎莎醬三明治,頓使早餐胃口大開,因此,現在幾乎每天都是一碗麥片粥配上番茄莎莎醬三明治,外加一些水果如木瓜和蘋果等做為早餐,到目前為止,仍然百吃不厭。

所謂番茄莎莎醬三明治,是指在一片吐司上面先塗抹少許黑芝麻醬,再放上切成片狀的水煮蛋及一些肉鬆,然後鋪上薄薄一層酪梨片,最後把適量的番茄莎莎醬堆放在最上面就算完成,當然食量大者,可以再放一片吐司蓋住,那就可稱做典型的番茄莎莎醬三明治矣! 我由於篤行飯吃八分飽的原則,因此省掉最上方的那片吐司,惟仍以番茄莎莎醬三明治稱之。

至於製做番茄莎莎醬的食材,主要是生鮮的番茄、洋蔥、香菜及檸檬汁等四樣,我通常都是到有機商店購買三顆牛番茄、一顆洋蔥(或白色或紫色)、一小盒香菜及一顆檸檬,費用在150元上下。這樣製做出來的番茄莎莎醬放進冰箱冷藏,約略可供四到五天的早餐之用,由於都是有機的,雖然生食,卻相當放心。而番茄莎莎醬的製做工序則極為簡單,先把上述食材洗淨,番茄內外去梗、洋蔥剝去外皮,將它們都切成小丁,再把適量(通常選取兩把)的香菜切成小段,然後全部放進玻璃容器用筷子攪拌均勻,再將檸檬切片,用手把新鮮的檸檬汁擠壓出來滴進容器,並加入適量橄欖油,再行攪拌一下後,將玻璃容器蓋緊放進冰箱冷藏一小時即可食用。

莎莎醬(salsa)是一種源自墨西哥非常流行的醬料,通常會放入辣椒做成辣醬,放一些在墨西哥捲餅裡甚或洋芋片(potato chip)上當做零食來吃,真是人生一大享受。現在我把它做成三明治當早餐,可謂又營養又健康,而且清爽可口開胃,尤其適合夏季來享用。

2023年4月16日 星期日

大崎棟古道和騎龍古道

新竹橫山大山背地區有兩條很熱門的古道,一條是大崎棟古道,另一條是騎龍古道,兩者還可以銜接。它們離住家很近,開車前往約30~40分鐘即可抵達,兩條古道長度分別約兩公里,多為石階或石板路面,兩小時之內即可來回走完一條古道全程,當地海拔高度在400~700公尺之間,林相不錯,因此我有時會選擇週間去健行,以避開週末人潮及車潮。

大崎棟古道入口在樂善堂附近,設有兩個停車場,但車位有限,所幸可以設法尋找路邊停車,基本上停車問題並不嚴重。古道是一路踏著石階或石板上行,直到山頂,總共有1,655階,沿途樹木蔥鬱,除了竹林、柳杉林、櫻花樹之外,尤多古老壯碩的油桐,五月油桐花盛開,相當美麗,因此博得大崎棟桐花步道的美稱。再者,無論入口處的樂善堂(海拔近500公尺)或峰頂(海拔略超過700公尺),視野都極為開闊,整個新竹地區從山邊直到海濱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此外,樂善堂附近的農民市集、大嬸婆的家(手工窯烤麵包)、高頂農莊等在例假日多有營業,尚可一飽口腹。

騎龍古道入口(有三處)則在大山背人文生態館(原為豐鄉國小)附近,建有一個相當大的停車場,可停多輛汽車。一般都選擇由二號入口進入古道,踏著石階路一路下行,穿過茂密的柳杉林,經過第一座糯米橋(用糯米、紅糖、石灰做黏著劑建成的拱形石橋)之後,沿著溪澗邊的小路前行,溪水清澈,孟宗竹、筆筒樹高大挺直,恍如置身十分幽靜的森林,這一段路是騎龍古道的菁華,值得慢慢欣賞。然後遇到第二座糯米橋,若過橋即會開始一路往上行,並踏上一段百年石階,最後從第一入口接回人文生態館;若不過橋而繼續直行,則會遇到第三座糯米橋,這時或可迴轉改走泥土小徑接回第二座糯米橋,或繼續往前走,來到古道出口,最後接上到樂善堂的車行柏油道路(35-1)

騎龍古道海拔雖然在400公尺上下,景觀卻不比大崎棟古道遜色,甚至尤有過之,無論是具有先人智慧的糯米橋、古道沿途矗立的許多古老石墩(麒麟頭及龍身的造型),以及豐鄉國小廢校後轉型成人文生態館所保留的許多歷史性資訊,在在顯露一種在地文化的底蘊,即使設在館內的大山北月餐廳所提供複合式養生飲食,也嗅得出年輕老闆如何用心推動在地發展。

記得上月中(315日上午)健走騎龍古道,在上述古道出口附近,遇一當地中年人,熱心告以從該處一條產業道路往下走約一公里有一條新鋪的石階步道,兩邊都是參天柳杉,景觀極美,可通到豐鄉瀑布,不妨探訪,看來大山背地區還有甚多秘境,以後可要多去走走。









2023年2月21日 星期二

下廚記


        







        自從前年十一月中開始下廚做菜以來,迄今倏忽已逾一年三個月,由於老婆指導有方,自己終於從一個對做菜幾近一竅不通的門外漢,變成可以相當輕鬆自如做一些家常菜的老手,再次印證 活到老,學到老確是至理名言,讓我們上了年紀的人仍然可以跳出 舒適圈(comfort zone)”,面對新事物及新挑戰,為自己的老年生活注入一些新活力,進而得以保持一顆年輕的心。

雖然退休之後在新店山上種了十多年的蔬菜,並在女兒協助之下建立 老周的菜園這個部落格,主要把種菜經驗以每篇千字左右的短文及六、七張照片發佈出來供同好參考,但自己卻始終沒有在種菜之餘相應學習做菜,而是一直由老婆全權負責。印象中,自己只有在美國進修學業期間,曾經下廚做過煎牛排、義大利麵、滷牛腱等,但也只是偶而為之,談不上任何做菜的手藝。自從四年多前搬到竹北,近來由於老婆年輕時罹患的腸躁毛病復發,同時手部關節退化導致較重的鍋碗提起來相當吃力,確定不再適合較長時間在廚房工作,而我又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地繼續種菜,於是乎自告奮勇,改由我來嘗試擔綱買菜、做菜及膳後清理等工作。這些事情乍看起來似乎很簡單,甚至極為瑣碎,但真正做起來,還真不是那麼容易。

買菜最難的地方就是買甚麼菜,一開始我是完全外行,而由老婆開菜單,我則照單購買,毋須傷腦筋。其次就是到哪裡買,這本是一件很花時間的事,所幸住家附近有一間家樂福旗艦店,推著菜籃車走去只需三分鐘,十分方便。經過一年多的摸索,如今對家中廚房所需要的各種食物、食品及相關物品位於家樂福店何處已經大致清楚,不再需要費時費力尋找,反而能夠享受一些買菜的樂趣。例如鱸魚片平常每片價格是145元,但週末上午老闆通常會來現場降價到99元,我就會適時在場買個三片;再如土雞骨腿切塊經常碰到缺貨,後來得知每週四會鋪貨,因此我就在當日去買,不再擔心買不到。當然,家樂福店並非一應俱全,有時我也或開車或走路到離住家較遠的全聯、億客來、楓康等超市,以及傳統市場買一些家樂福所缺或其價格過高的食物,例如荸薺、鱈魚丸、蝦捲、雞肉丸、紅糟醬等等。總之,我們這個兩口之家三餐所需的食物其實不多,該到何處購得,如今對我已非難題,甚至有時可以不用請老婆來開菜單了。

做菜相對於買菜就複雜多了,好在午餐通常吃麵食或燴飯之類,較為簡單,到目前為止,老婆尚能勉強處理。晚餐則是三菜一湯,湯較為簡單,例如味增湯、紫菜湯、冬瓜湯、玉米濃湯、南瓜濃湯、海帶蘿蔔湯等,多由老婆處理,我主要負責做三道菜,通常是一道蔬菜、一道葷菜、一道半葷半素。雖然都只是家常菜,但由於幾乎毫無經驗,一開始做起來,真可謂手忙腳亂,甚至手足無措,經過不斷的試誤(try and error),以及老婆適時的糾正,正是所謂熟能生巧,自己逐漸得心應手,終至可以從容不迫下廚,當然做出來的菜,在色香味三方面都還有待提升,茲將一年多來的做菜經驗綜整如下。

做菜的烹調方式雖然甚多,但主要不外乎燙、蒸、煎、煮、炒、炸、烤等。就我們家而言,所謂燙,指的是把處理好的食材放入滾水的鍋中燙熟,主要是綠色蔬菜,例如青花菜、青江菜、萵苣、甕菜、菠菜、小白菜等,另外鯛魚片和松阪豬肉也可以用燙的,後者做成後就是一般所稱的蒜泥白肉。所謂蒸,指的是把處理好的食材放入電鍋中蒸熟,主要是魚排,例如鱸魚、大比目魚、石斑魚等,以及蒸蛋,而粉蒸排骨則使用萬用鍋。所謂煎,指的是把處理好的食材放入少量油的平底鍋中煎熟,主要是魚蝦或肉類,例如鮭魚排、鯛魚排、松阪豬肉、帶殼白蝦、蝦捲等,以及煎蛋或烘蛋。所謂煮,指的是把處理好的食材放入鍋中加適量的水煮熟,例如紅糟雞腿塊、紅糟鱸魚排,醬燒鮭魚排、紅燒海參等,而高麗菜及大白菜,則是先放少量油炒一下,再加水燜煮,後者通常還要放些蝦皮,起鍋後即是一般所稱的開陽白菜。所謂炒,指的是把處理好的食材放入少量油的平底鍋中炒熟,時常還須燜煮,大多數的菜餚都是用如此方式做成,例如番茄炒蛋、茄子炒肉末、筊白筍炒肉絲、青椒炒雞丁或肉絲、蘆筍炒蝦仁或肉片、蝦仁豆腐、紹子豆腐、生菜蝦鬆、筍片炒豬肚、清炒菜心、清炒絲瓜、乾煸四季豆等等。至於油炸的食物,考量到老人家的三高問題,而被列為拒絕往來戶,至今尚未做過任何這樣的一道菜,而燒烤的食物,限於廚房空間,無以置放大型烤箱,因此只得放棄。

無論用哪種方式做菜,真正最花時間和最需專注的還是在於下鍋前食材的準備及處理,這裡頭的竅門很多,我到現在還是無法充分掌握,經常需要老婆略加指點。蔬菜部分算是比較容易處理,無論是切段、切(或刨)絲、切丁、切片、切塊、滾刀塊等,只要耐著性子慢慢做就行。但是要把魚肉、豬肉斜切成肉片,或者雞肉切成丁,那可不簡單,因為要先剔除肥油、骨頭,皮等不適合食用的部分,這對我可是高難度的挑戰,而帶殼蝦的剝殼及挑掉腸泥,也是相當令人頭大。其次比較麻煩的則是如何配合食材選用蔥薑蒜爆香,以及酒、鹽、醬油、醇米霖、鰹魚粉等佐料的如何調理,有時還要用到太白粉、樹薯粉、麵粉、紅糟醬等,這些都還有待繼續加強學習。最後就是烹調時爐火的大小及烹調時間的長短如何拿捏,也就是所謂 火候罷,對我而言,目前只是剛剛入門,還談不上 火候如何,只是做出來的菜還不難吃而已。

三道菜餚端上桌吃完之後,還有最後一份工作要做,那就是清洗餐具及做菜用的器具,並將之一一歸定位,再把洗滌槽、瓦斯爐、抽油煙機、料理檯等擦抹乾淨,廚餘倒入社區的廚餘桶中,整個下廚工作才算大功告成,算一下時間,每天從下午四點半開始進廚房做晚餐,等到清理好廚房,通常已經將近七點。想到以往這些工作都是由老婆獨自承擔,內心在欽佩感激之餘,更是不由得深覺歉疚,心想自己以往極少下廚也許是受到 君子遠庖廚這種落伍思想的潛在影響,好在如今終於有機會能夠一窺堂奧,除了可以略減老婆的辛勞之外,自己也能夠一嚐庖廚之樂,何其幸哉!

2023年1月26日 星期四

買中古車紀實

       





        自從四年多前從新店大香山上搬到竹北市區,最大不同之處就是外出不再需要完全依賴開車,因此用車頻率明顯減少,現在主要用於外出登山健行,偶而去台北也都改為搭乘高鐵,心想這台老爺車Nissan Sentra大多行駛一般平面道路,湊合著用,也許可以開到我決定停止開車的時日。沒想到女兒女婿這次返台探親,再次用它開上高速公路往返台北竹北,認為有安全問題,即使只跑短中程平面道路也有可能發生意外,因此強烈建議我立刻換車。經考慮自己身體狀況還可自行開車外出登山健行一段時間,又想起去年九月去鳳崎步道健行所發生的車子無法啟動及漏油事件,如今雖然年事已高,基於保護自己安全,並避免家人擔心,還是該考慮換開一台性能較佳的小型中古車。

我大概是從三十歲上下開始與車為伍,至今將近快滿半個世紀,而買中古車的經驗只有兩次,一次是生平所開的首台車係透過專精於汽車的同事友人協助,向一家車行購得,另一次則是在美國進修學業期間自行購得。但是由於時間太過久遠,已不記得絲毫細節可資參考,所幸現在網路發達,經上網查閱相關資訊,對於當前小型中古車市場大致有了初步瞭解,惟以自己對汽車機械方面的知識極為有限,而中古車市場是一個典型的具有資訊不對稱的特徵,因此為了降低購車風險,決定以購買原廠認證的小型中古車為原則,由於過去所開過的車多為ToyotaHonda生產的車種,遂鎖定Honda FitToyota Yaris 做為目標。

當在網路上獲知住家附近的 Toyota原廠認證中古車營業所正有一台Yaris待售,價格也在預算之內,遂前往看車,但車況與現在開的Sentra所差有限,略感失望。沒想到湊巧在現場看到一台Vios,無論外觀、內裝及車內空間都相當不錯,自己竟被吸引而忘了換開小型車的初衷,除了安全考量之外,也有慮及能夠方便進出社區機械車位的因素,此際卻不假思索就付訂金簽訂買賣契約。待回到家後才發覺該車車身較Sentra更寬,以後在機械車位上下車將更為不便,這才警覺茲事體大,隨即電告營業所承辦小姐上述問題並要求解約,至於辦理過戶所衍生費用悉數由我承擔。感謝她的體諒,勉強予以同意,並出乎意外地將訂金全數退還,由於疏失在我,只能一再向她致歉及致謝。經此事件,心想和Yaris似無緣分,不妨冒險一試在網路上所看到住家附近一間中古車行待售的一台Fit。隔天上午,趁看車之便,先特地致送一盒水果給那位同意解約的小姐以表歉意及謝意,她恰巧不在,遂留言致意,正好免掉面對面的尷尬。至於所看的Fit也相當不錯,只是並非原廠認證,讓我無法放心,價格也略高於預算上限,而且有了前述經驗,因此當下並沒有立刻簽約。孰知隔天竟然收到那位熱心小姐的訊息,略以今天新進一台深紫色Yaris,比較漂亮,引擎也不會抖動,年份比較新一點,並附上該車八張照片,價格也在預算之內。我當下就心動不已,立刻驅車前往,看完外觀及內裝之後,確實相當理想,由於原廠認證,無虞該車機械性能等專業問題,並有兩年保固,因此隨即簽約,兩天之後就順利交車。至於車齡高達22年、跑了將近24萬公里、跟隨我多年且視同己出的Sentra(這台車是十年前以女兒出國送交給我的Honda CR-V和兒子媳婦的車對調而得)也一併請其用報廢方式加以妥善處理完成。

到目前為止,已經開著這台新的中古車去寶山水庫、十八尖山、鳳崎步道健行,行駛中感覺十分輕盈平穩而且順手,相當令人滿意。回想這段買車經驗,若非一盒水果消除掉解約的芥蒂,極有可能和這台車擦肩而過,失之交臂。更有趣的則是它的車號,三個英文字母都有一個山的形狀,而四個阿拉伯數字竟然隱射我搬到竹北後所登最喜愛的七條初級山步道和一條中級山步道(各有一篇短文發布於這個部落格),看來這台中古車跟我還真是有些緣分啊!

2023年1月14日 星期六

榛山步道








        每當晴空萬里走在頭前溪高灘地,總會遙望遠方的雪山山脈,有時候聖稜線甚至大霸尖山筒狀外形都可望見,只是距離太遠,略感遺憾,而在網路上看到山友在觀霧榛山步道拍攝的相關影片,心頭不禁興起能夠近距離欣賞它們的念頭。去年底女兒女婿返台探親,由於受新冠疫情影響闊別多年,這次停留時間略長,得知我想去觀霧近看聖稜線,遂特地安排了觀霧自駕車一日行,讓我得以一償宿願。

上月20日早上8:30,我們(兒子也有興趣並請假參加,總共四人)租了一台四輪傳動的休旅車從竹北家出發。當天溫度雖略低,但天氣還算晴朗,先上68快速道路,再轉122縣道往五峰鄉,預定11:00抵達觀霧山莊,用餐後略事休息,走榛山步道環狀路線(4公里)觀賞聖稜線,時間相當充裕。熟知車過軟橋彩繪村之後,尚未到達清泉部落,竟然遇到臨時封路。打探之下,原來是路旁山坡一株極為高大的老樹有傾倒之虞,將危及附近民屋,因此利用兩台大型吊車進行砍樹工程(一台用來鋸除枝幹,一台用來吊下到地面),由於該段路面極其狹窄,以致過路車輛都被擋住而無法通行。鑒於砍樹可能耗時甚久,遂改走另一條替代道路(應該是隘蘭聯絡道路,沿途有甚多露營區),雖然山路更為狹窄崎嶇,所幸路況尚難不倒這台休旅車,待到土場附近接回原來上山路線(大鹿林道),抵達觀霧山莊已逾11:40。下車之後,我這高齡老人頓感頭暈眼花,所幸山上空氣清新,站在山莊外停車場即可望見聖稜線,精神頓感一振,等到吃完山莊豐盛午餐,身體狀況已經完全恢復正常。

我們隨即於12:30從山莊出發,循大鹿林道西線往榛山步道徒步行進約2公里,沿途所見都是筆直高大的針葉林相,跟經常走的高度在500公尺上下的步道所見樹叢迥異,在下到登山口之前的路邊,豎立著一塊醒目的指示牌,書有登榛山,望聖稜六字,簡潔而頗有豪氣。榛山步道是環狀路線(4.3公里),在岔路口我們選擇從右邊上山,多為碎石路徑,走起來較為安全,左邊下山路線則是階梯較多,自是比較輕鬆易走。行走在蔥鬱森林的山路上,幾乎空寂無人,只有我們四人的話聲和笑聲,偶遇一、二位山友,都告以天空晴朗,聖稜線非常清晰,讓我們十分興奮。只是我首次登2000公尺的中級山,又揹著一個5公斤多的背包,甚感吃力,最後只得由女婿代勞,才勉強登上山頂觀景台。

站在觀景台望聖稜,味道跟走在頭前溪高灘地遙望它完全不同,這時候看到的大霸尖山、小霸尖山、雪山主峰等,不再是隱約模糊的形狀,而是山形、山壁完全清晰,幾乎有伸手可及之感,而且山勢及聖稜線所顯出的壯闊雄偉,確實讓人嘆為觀止。我倚在觀景台的欄杆上,靜靜地凝視著,身心漸感與大地合而為一,此時此地,世界真是何其美好,人類一定要醒悟,多多珍惜這個星球。下山路程比較不費力,因此我就像平常登山一樣自行揹著背包,回到山莊已逾4:30。隨即上車啟程下山,天色已暗,回到竹北已過7:00

這次登榛山,望聖稜,若非女兒女婿的計畫及陪同,對我而言,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如今竟然實現,可算了卻一樁心願,衷心感激他們,但也因此體認到今後還是安於現狀為要,獨自登山健行須以高度500公尺上下的小山為限,不再奢望獨自攀登中級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