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6日 星期二

其他人的宗教信仰

 這篇證道辭是大衛.瑞德(David H.C. Read)1985.4.21.在麥迪遜街長老教會宣講。

 

經文: “彼得看見他,就問耶穌說: ‘主啊,這人將來如何?’ 耶穌對他說: ‘我若要他等到我來的時候,與你何干? 你跟從我吧!’” 約翰福音第二十一章第21,22

讀經: 列王記上第十七章第8-24; 使徒行傳第四章第7-12; 約翰福音第二十一章第20-25

 

這人將來如何?” “與你何干? 你跟從我吧!” 乍看之下,我們或許很奇怪彼得(Peter)從復活基督所得到完全不被理會的回應究竟意謂甚麼,對我們而言,這是一個相當正常的問題。彼得同主(the Lord)剛有過一段非常親密的對話,他的忠誠被挑戰,而隨即被堅定地確認,基督並向他傾訴要像牧師一樣關心照顧教會: “你餵養我的羊,並警告這將會導致他殉難。當彼得正要對這有所反應,他看見約翰正好在他們後面,約翰當時似乎是同主最親近的,這個福音稱他是耶穌所愛的那門徒。彼得極可能認為他是特別受到寵愛--也許有些忌妒? 無論如何,對他而言,這是很自然的想知道為什麼約翰不是得到這個莊嚴責任的一位,彼得看見他,就問耶穌說: ‘主啊,這人將來如何?’”

          基督給了一個有隱義的回答而且唐突地附上: “與你何干? 你跟從我吧!” 你跟從我(You follow me),在原本的希臘字語裏是非常粗俗及口語化的--這三個毫不起眼的字乃意指關你何事?” 顧好你自己的事。當彼得必須如此,我們勢必很震驚,基督徒信仰的中心不是要深切關懷我們的鄰居嗎? 聖經不是堅持我們必須關心他們的福祉如同關心我們自己的福祉嗎? 想想經文中被宣講的清楚有力的講道(sermons): “我豈是看守我兄弟的嗎?” 然而該隱(Cain)這種偏激的逃避責任幾乎名符其實地就在基督的嘴唇上: “你豈是看守你兄弟的嗎?” 這難道就是告訴我們要愛我們的鄰居如同愛我們自己那位相同的耶穌嗎? 偉大的門徒保羅(Paul)不是明確地說: “個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 對許多基督徒來說,似乎福音不僅堅持我們要關心其他人,甚至給予我們特許得以闖入他們靈魂的內在禁地。

          耶穌這個尖銳的回答--“與你何干?”--使許多人對有關我們基督徒責任的想法感到混淆,這是為什麼今天上午我選擇同你們來思考它。彼得所提關於約翰的問題--“主啊,這人將來如何?”--我們聽起來很自然,他們在耶穌的事工中一直都是夥伴,彼得既被告知已經為他所做的準備,這當然會讓他指向約翰並問到: “主啊,這人將來如何?” 我們全都會關心有甚麼事將發生在我們身上--下個星期、下一個年或未來四十年間,而我們確實也會對最親近的人他們的未來有完全相同的關心,但想到基督也許會對我們說: “與你何干? 顧好你自己的事!” 這真是令人困擾。

          然後再思考一下耶穌的這段話語會如何削弱我們向其他人達成宣講福音的呼召,當他指示他的門徒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假如這是基督所說的真心話,而現在卻告訴我們不要理會其他人,因為他們的宗教信仰不關我們的事,他這豈不是撤回指示嗎? 想想看我們對一位不信主的朋友或家中的一位成員可能有的強烈盼望,他們應該會在我們所知道的基督裏發現平安喜樂,難道我們有這種關心是錯誤的嗎? 難道我們沒有權利禱告: “主啊! 使約翰、使瑪莉成為一位基督徒?

          有些人將發現難以接受想到耶穌可能回答: “顧好你自己的事。當然,也有一些人可能鬆了一口氣,得以藉此擺脫要和那些我們所愛的人來一起分享信仰的全部責任。

          不管怎樣,這個事件必定使人困惑並提醒我們汽車保險槓貼紙耶穌就是答案或許該改成耶穌引起問題比較洽當。

          我發現主對彼得這段談話的事件後,促使我首先去尋找其所衍生問題的一些簡單解答,然而看起來卻不是那麼簡單,所以我又被引導去聆聽基督有關處理我們和他人互動的話語,尤其是他人的宗教信仰方面。與你何干? 你跟從我吧!” 這是一段粗俗的經文,但是有時候它正好就此促使我們去聆聽。

          我發現幾乎所有的解說者都以我們所謂無聊的好奇心這樣一種斥責來解讀這些字語,指出耶穌對無關乎獻身於神國(Kingdom of God)這種生活的問題是不耐煩的,他的批評者所想像出有關依序嫁給七個兄弟的婦人,在每一個都死後的惡作劇問題: “在天上她是那一個的妻子呢?” 他拒絕對這種瑣碎故事當真,他無暇顧及那些對來生想要知道細節的人,或是對詢問有關死後生命的狀態問題,他也不稱心,所以他只是告訴彼得--以及我們--不要好管閒事。

          這可能是基督斥責所意謂的全部內涵,我們能夠辯稱探聽和我們無關的隱私是犯了過錯,然而現今有許多人卻著迷於猜測我們未來將發生甚麼事情,因此各種各樣的占星術及算命在當今廣為流行。廣播電視的無線電波回響著牧師們探索但以理書(book of Daniel)及啟示錄(Revelation)的聲音,每一個都拿出他自己對世界末日、哈米吉多頓(Armageddon)、教會被提(the rapture of the Church)、我們每一個人命運等所做的精確預測。我能聽見我們的主說: “無聊的好奇心! 這跟你們有甚麼關係; 它全在神的手中,你們生活該做跟從我的工作。

          但是要我把彼得的問題用無聊的好奇心一筆帶過是有困難的,他必定是真正關心他的朋友約翰,所以我必須問: 我們對其他人的關心是否存在一個點不可逾越而必須停下? 再思考一下我們為某些人禱告懇求神引領他們信靠基督,這是一個很自然的禱告,也是一個美好的禱告,但是我想我們在這裡是被警告可能會使這樣一個禱告有點太像: “主啊! 使約翰、使瑪莉更像我。我們可能認為我們知道他們應該成為怎麼樣的信徒,我們可能忘記沒有人能被逼迫進天國--甚至被我們的禱告。我們的主總是尊重我們每一個人的自由,把我們所禱告的他們交託給主一定是最好的,相信他關心他們會比我們所能做的更多。我們也有可能會因為如此掛慮我們鄰居的靈魂以致忽略了我們自己的,如此焦急贏得一個新門徒反而忘記了對我們的呼召,主對我們所說的也就是對彼得所說的: “你跟從我吧! 我會照顧你的兄弟姊妹。我記起印度(Hindu)的故事,他不斷地受到一位給人很大壓力且粗魯無禮的福音傳教士之邀請接受基督,有一天他瞪著眼睛看著他說: “甚麼使你認為基督能為我做的要超過他已經為你所做的?” 總而言之,我們做為一個門徒實際所過的生活要遠比我們任何辯解或禱告來得重要。

          關於這一位如何?” 當今這個問題經常在比較宗教(comparative religion)領域被提及,我很少在向學生說到關於基督的宣告而沒有被問到: “關於回教徒如何? 關於佛教徒如何? 關於印度教徒如何?” “關於耶穌出生之前已經生活及死亡數以億計的人如何?” 等問題,我們必須謙虛及謹慎地回答這樣的問題。對最後一個問題,我喜歡約翰.杜恩(John Donne)在他的一篇證道辭中所給的答案: “神在一個福音(a Gospel)中,藉由一個教會(a Church),對經歷了他所顯現他的愛子(his Son)的那些人,在我看來,除了透過那個神子、那個福音、那個教會,別無任何救贖之道,對任何人也沒有任何其他基礎(foundation),而除非奉耶穌之名,也沒有任何其他之名(name),任何人能藉以得救。但是對沒有福音宣講、沒有教會建立的那些人,這個基礎如何被展現,這個耶穌之名如何被告知,我是不會好奇想去求問。我知道神會像那些慈愛的父親一樣是仁慈的;而我也會像他們一樣是寬厚的,從而謙虛地接受他所賜給我他的愛子的顯現,至於他對其他人無以查找的動工方式(ways of working),我會留給神,沒有進一步的詰問。

          沒有進一步的詰問。相信約翰.杜恩找到正確的字語。在當下同其它信仰擁護者密切接觸的時日,我們勢須再次思考基督徒的宣告,並以謙虛及尊重的態度回答問題,切記我們代表的是基督,不是正嘗試塞進其他人喉嚨的我們自己的宗教。但是當這個問題被那些成長於基督教傳統中的人提出來,它常會是一種煙幕遮蔽住做為一個真實門徒的宣告,當今有許多人提出這問題: “關於這個人--這個回教徒、這個佛教徒、這個在一百萬年前死掉的遠古祖先--如何?” 他們應該被問說: “與你們何干? 你們跟從我吧!” 任何成長於基督教傳統中的人首先要被對耶穌基督該有一個怎樣的決定所挑戰,只有當一個人能說出: “是的;我已經再次檢視基督的故事及新約(New Testament)全書: 我已經經歷基督徒的崇拜並在行動中看見基督徒的愛,而我得到的結論則是基督的宣告是錯誤的”--唯有如此之後,投入到另一個宗教的問題才變成是可接受的。

          在我做為一位牧師的全部經驗中,我聽過離開教會的各種各樣理由。不知何故我逐漸放棄了去教會的習慣。” “當我有了麻煩,教會中似乎沒有人關心。” “崇拜似乎遙不可及而且沒對我說甚麼。或者是關於二十年前所發生一樁不幸事件的某個故事,或者較為誠實一點,它會是這樣的話語: “我只是對這整個事情厭煩。我從未曾聽過的一個退出理由則是: “我之所以離開是因為在另一個宗教、另一個運動(movement)中,我發現比耶穌基督更好的一位救主(Savior)、一位主(Lord)” “你跟從我吧!” 做為耶穌基督的一位門徒不會視所有其它信仰為徹底錯誤及欺騙而不加理睬,也不會一昧讚揚我們的生活方式才是極其優越的。我們感恩能聽到他的聲音並且謙卑地承擔起他是唯一者(the One)的見證,除了他,我們沒有其他者會放在這個位置。

          第四部福音書留給我們復活基督同他門徒這個最後的一瞥,它似乎是一個奇怪的故事用來結束這部書。然而,當我們讓它在現今為我們活生生地重現,我們能看到主如何裝備所有未來的門徒以便在這個世界從事他們的任務,我們不是如此急切渴望闖入另外一個人靈魂禁地的那種基督徒,而忘記了他們自己做為門徒的宣告,或者也不是求神幫助他們致力於使其他人的宗教更像他們自己的那種基督徒。(我有一次聽到一個關於我的前任亨利.科芬博士(Dr. Henry Sloane Coffin)的故事,就在這聖壇,一位憤怒的教徒因和他意見不合而唐突地走近說話,並建議他們應該立即跪下並為此禱告,不,科芬博士說,你不是要將你的論點來試探神的看法吧!”) 並且我們不是藉由指出其他人的生活俾便為自己是一個貧乏信徒不斷找藉口的那種基督徒: “關於這個人,以及那個人如何? 我確實比他們做得好。” “顧好你自己的事,基督說,你跟從我吧!”

          我們對呼召的反應說到底就是做好門徒該做的事(discipleship),當我在復活節宣講耶穌的呼召: “看哪! 我站在門外叩門,我們再次面對的事實厥為這是我們的門,你的門,我的門,不是我們鄰居的門,我們在那裏聽到耶穌的聲音。我是在對你說話,他說,沒有其他人能打開你的門,只有你能打開它,你要繼續不斷地打開它,不要去管我對其他人的計畫,你跟從我吧!”

 

禱告: 神啊! 賜給我們恩典,真正聽到你透過耶穌基督要我們成為他的門徒的呼召,並且使我們不讓任何事進到我們之間;奉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之名,阿們。

 

(全文譯自John McTavish所編Preacher, David H.C. Read’s Sermons at Madison Avenue Presbyterian Church一書,第207~211頁,2017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