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證道辭是大衛.瑞德(David H.C. Read)於1974.12.22.將臨期第四主日在麥迪遜街長老教會宣講。
經文: 馬太福音第十八章第21-35節
讀經: 以賽亞書第四十章第1-11節; 馬太福音第十八章第21-35節
聖誕節的車潮和人潮塞滿了第五街,當行人擁擠在每一個紅綠燈口,載滿乘客的大巴士正從阻塞街道的轎車和計程車車陣中蛇行而過,街道兩邊耀人眼目的商店櫥窗邀請大家入內購買從玩具娃娃到貂皮大衣等各種貨品,摩天大樓外牆披掛著數不盡閃閃發光如同星辰般的小燈泡,足以使聯合愛迪生公司(Con Edison)滿心歡喜,而人群簇擁著湧向正在響著的叮噹鈴聲及錄音頌歌。突然地,在這片喧囂之上,一首頌歌的片段捉住了我的耳朵。
“世上充滿平安和仁慈溫柔,
神與罪人和好。”
在霎那之間整個場景改變,這些人行道上的路人、這些不耐煩的駕駛、這些擾嚷的推銷員、這些優雅的模特兒、這些站在收銀台後面毫無表情的結帳員、這些精力旺盛的孩童、這些在藥房窗邊吃著三明治的食客--全都變成和伯利恆的牧羊人及駱駝背上的智者一樣,有著相同需要、相同希望及恐懼的人(human beings)。但是,我忍不住想知道聖誕節的意義在現今究竟被了解到何種程度? 聖誕這個字語是對著人說的,不是因為他們是行政管理人員或計程車司機或收銀員或模特兒,而只因為他們是人。那個正在旋轉門商量著進入大型百貨商店的家庭是否聽到頌歌的這幾個字: “神與罪人和好?” 假如是這樣的話,它在世上的意義是甚麼? “對不起,先生,” 我想像自己如此問說,“你是否明白把你帶來這裡的這整個節慶是為了紀念耶穌誕生,而耶穌誕生意謂神與罪人和好?” “真是一個怪人” 將會是最可能的回覆。
這星期三我被一位記者用電話問到,在今年這個國家的聖誕節,我覺得該特別強調的是甚麼,當時我的心思沒有敏捷到回答說: “神與罪人和好,” 但是的確指出,我感到整個國家的氣氛是更加毫不掩飾地認為聖誕節的真實信息與我們當前景況或相對富足無關,它是在說神慈愛和關心的保證,而這只有當處境困難和物質極為缺乏時才對我們更為真實。我不想把街上的人群和一位譴責歡樂並且討厭商業主義的壞脾氣基督徒老人予以混同看待,但是我確實期待看見教會真正地傳達神仍然盼望他的全體人類家庭接受隨同耶穌基督所帶來和好的福音(good news)。平安和友善的傳統字語並不能夠把隱藏在今年慶典表象背後的焦慮和恐懼平復下來,也不能夠用一般所熟悉的曲調來加以緩和,它們只能以歡喜接受如新約所言
“神救眾人的恩典已經顯明出來。” 這樣的信息庶幾得到解決。
這個時候我們在教會不只是享受古老頌歌,也要充分體驗它們的神學精義。查理.衛斯理(Charles Wesley) 能夠聽出任何一個優美曲調,但他寫出超過6,000首的聖詩不只是為音樂填詞,跟他的兄長約翰(John)一樣,他是為了熱切傳達耶穌基督的信息,福音(Gospel)的內在音樂。當他想到聖誕節和天使的頌歌,在他心中爆發的主題就是我們雖被神接納,但我們卻如此經常地忽視及抗拒: “神與罪人和好。”
最近幾年這個主題常被推入後台,所謂耶穌誕生,我們的印象只不過是意謂世上來了一位愛與平安之道最好的導師。所以我們的信息變成是一種勸告,任何人都要多加仁慈、多加體諒、多加憐恤、多加寬容,我們是多常被告知,要是我們把聖誕節的精神擴展到整個一年,這世界將會是個多麼不一樣的地方。所有這些都是真切的,我們確實該歡慶山上寶訓(the Sermon on the Mount)作者的誕生,我們確實需要一種和好精神的灌輸並擴散到全體社會階層,但是新約不只是建議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或者指示人類相互之間一種新的關懷,它的起始及結束都是以一種勝利的字語表述神的所做所為,而且首要說的就是他透過耶穌基督與我們和好。使徒保羅對我們相互之間的行為應該如何表現說了很多,他對基督徒愛的經典主張依然在對信者及不信者同樣地述說著,但當他告訴我們神已經給與我們這個和好的服事(ministry of reconciliation)之時,他用
“神在基督裏,叫世人與自己和好。” “我們替基督求你們與神和好。” 等字語來述及它的核心。在我們人世間--家庭裏、種族間,以及國家之間--和好的所有努力背後,存在著我們與神和好的問題。
長久以來的麻煩則是,在我們的文化中這種想法不再是異常鮮活的,即使在基督徒中亦然。近年來有多少人極其關心與神和好? 對傳教士的問題: “你與神和好了嗎?” 輕浮的回答常是 “我不知道我們曾爭吵過?” 現今有數以百萬計坦承信神的人不承認他們與祂可能不是和好的,假如他們對有關他們的罪有某些疑慮,他們的態度似乎就像伏爾泰(Voltaire)輕描淡寫的回應一樣: “神? 有關饒恕,那是祂的工作。”
表面上看起來雖是這樣,但私底下罪惡(guilt)卻在積累。我們清楚我們並不是所應該成為的那種人,我們知道我們把神的美好世界弄得一團糟,以及我們人類家庭是如何地被仇恨、懷疑、恐懼和暴力撕裂。愈來愈多有思想的人察覺到所有這些過錯並不能夠憑藉社會學或心理學的技巧予以匡正,它更行深入,這和創造我們的神與我們的終極關係有所關聯,我們拒絕祂的誡律而無所不用其極地致力於讓我們自己成為神,這就是聖經所謂罪的根源--罪(sin)這個字因我們以特定的道德缺失所謂的
“罪愆(sins)” 而被輕忽。唯有當我們體認到我們個別地或整體地都是罪人的時候,和好的聖誕信息的榮耀才會開始光照我們。我們在神面前的罪,我們所虧欠他的債,是巨大的。
任何一位認真接受耶穌教導的人必定願意聽到他在這一點上所必須說的,聲言我們是多麼仰慕他的倫理道德,是沒有用的,除非我們用心傾聽它們所依據的神學基礎,而他對這弄得很透徹清楚。他說,我們要過一種和善、諒解和愛的生活,因為這是神對待我們的方式,我們要在我們彼此之間實踐饒恕,因為神以祂的憐恤饒恕了我們的罪,就此終於帶我們來到這個比喻。
我不知道耶穌講過任何其它故事,其重點是如此明顯,在他的比喻故事中通常有一個重點,促使我們坐正並加注意。在這個比喻中,一位東方的君主決定有一天要和他的僕人算帳,聚光燈落在一位欠他主人一大筆錢--約略等值一千萬美元--的僕人身上,令他驚訝的是他完全被饒恕,債全被勾消。隨後在他出來的途中,遇見欠他數百美元的一位工作同伴,他抓住他的喉嚨並叫嚷: “把你所欠的還給我。” 當這可憐人懇求憐恤,他卻把他關進監牢。這個場景是緊繃的、尖銳的,而且充滿戲劇性,我們的注意力緊盯著這人所欠的龐大金額和欠他的相對微不足道金額兩者間的反差,以及他嚇人的忘恩負義和鐵石心腸。
在神所願意饒恕我們的遠遠多過所要求我們對他人的任何饒恕這一點上,耶穌還能說得比這更清楚嗎? 勾消金額和索回金額幾乎難以置信的差異,正是耶穌以他自己的方式,述說神的憐恤及和好之愛是如此巨大,以致我們必須做的任何饒恕相對於它都顯得微不足道,然而我們有學會以這種方式去思考嗎? 讓我們把它放進聖誕節慶裏來說,這個時節經常會闔家團聚,而喬叔叔(Uncle Joe)有時或許發覺自己正坐在幾乎整年都沒再說過話的姊姊瓊恩(Joan)旁邊。他在許久之前處理家庭財務的方式讓她認為完全不公平及不公正,因而她寫給他一封惱人的信,他被激怒,氣呼呼地數說她,並決定斷絕一切來往。而今他們都在這裏,同時女主人建議唱一首頌歌,“聽天使高聲歌唱…神與罪人和好。” 假如他們兩位中的任何一位有那麼一瞬間,能意識到在這等方面所歡慶的神的憐恤是多麼巨大、真能看到在這位耶穌身上所提供的和好及饒恕是多麼巨大,那麼他們還可能會讓那古老的夙怨聳現,如同某些事就他們的饒恕而言過於巨大、就任何的和好而言過於巨大嗎?
耶穌在這個比喻中懇求我們,不只是聖誕節而且是整年的每一天,都要在心裏記住對這位慈愛之神所欠債的巨大,因而我們能夠看見那些使人憤恨的罪行、那些我們助長的傷害得以縮減到相對適當的比例。在我們對比喻裏這個僕人立即做出令人震驚的譴責中,我們也對自己做出審判。一個基督徒是被定義為業已經歷神在基督裏給予饒恕恩典的一個人,我們接受它並在每次崇拜中致以感謝,隨而他問道,我們又怎麼能夠繼續在內心滋生對他人的怨恨,不論我們被冒犯的有多深? 為了一個不知饒恕的靈魂(unforgiving spirit),沒有任何治療比全新認識神在那位生死都是為了讓我們和天父(the Father)和好的人子(the One)來到人世而為我們所做的,更加正確。聖誕節是從心底對神的憐恤的一種歡慶,是祂獨生子不論我們所有的罪而歡迎我們興高采烈參與饒恕這樣一件很不可思議的禮物,“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 我們接受憐恤是我們去展現憐恤的最大誘因,基督徒的生活不是一種有那麼多嚴肅的掙扎以遵循愛的誡命,當他知道我們對這位
“如此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 的神虧欠那麼多,愛即會自發的付出,這就是所謂本著恩典而活的真諦--接受恩典並給與恩典。
這個比喻也釐清真正接受並經歷神的饒恕的任何人,若沒有意願就他們自己的部分去給予饒恕,那是不可能的。有人經常問到神的饒恕有什麼附帶條件,我們必須做什麼以便與祂和好? 福音的答案是 “全無(Nothing)” -- “我手裏什麼也沒有。” 神的恩典是以我們原來的樣子臨到我們,毋待任何嘗試以賺得我們的拯救。有時候則會帶上一句,雖然這個恩典是自由地給予,但取決於我們的悔改。假如這意指我們必須想要被饒恕,那是真的,在福音書裏我發現只有一個條件曾被耶穌說過,而且與其說是條件,還不如說是陳述事實,“你不能被饒恕,” 他說並一再暗示,“假如你有一個全然不饒恕人的靈魂。”
再來看他在這個比喻的結局說了甚麼,你們都知道的,約略而言,它結束於這個可憐人被交給掌刑的加以問罪。一個比喻乃是一個真實生活中的故事,在那樣一個社會是會發生像這樣一種結局的事情,但在這些字語背後,難道沒有潛藏著一個可怕的真理嗎? 不饒恕人的靈魂,就是一個人年復一年地懷著怨恨,就是一個男人或女人瘋狂地啜食著仇恨及痛苦的毒液,他確實被交付給了掌刑的。耶穌的話語相當直率而且令人敬畏: “你們各人若不從心裏饒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這樣待你們了。”
幾星期之前,當我們嘗試面對可怕的世界飢荒問題時,我們在所熟悉的禱告: “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 發現新的意義,而我相信耶穌想要我們對接續下來的請求賦予新的份量,在
“給予(give)” 之後來到 “饒恕(forgive)”,在考量過我們對食物此一共同的人類需要之後,我們隨即專注在饒恕此一共同的人類需要上,
“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實際上,他是在告訴我們,你不能夠禱告: “饒恕我的罪” 除非你可以完全實話說出: “當我饒恕冒犯我的那些人。” 緊接著馬太版本主禱文(the Lord’s Prayer)之後,耶穌就著重在以下這個請求,好似我們會很容易將之掩飾。“你們饒恕人的過犯,” 他說,“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 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
我們是在健忘的被饒恕者之中嗎? 有一個方式可以使
“神與罪人和好” 的聖誕信息能像酵母菌一樣在整年發生作用,那就是讓我們再次聽到此一真理,基於耶穌所有的權柄,福音的愛、喜樂和平安是被給予願意在與他人往來中體現這個恩典的那些人。
(全文譯自John McTavish所編Preacher, David H. C. Read’s Sermons
at Madison Avenue Presbyterian Church一書,第71~75頁,2017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