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1日 星期二

湯姆和元元




    湯姆和元元是我們家領養的兩隻流浪狗,領養時間正是女兒就讀新竹清華大學研究所,因參與保護學校流浪狗活動而對動物保護發生興趣,於是大約在2002年中領養了一隻剛被腳踏車碰撞過的混種米黃色幼犬,取名湯姆,屬於一種中型犬,後因她住處空間較小,乃要求由我們兩老來照顧牠,由於當時已經決定提前退休,遂答應了。湯姆在當年底送來家裡之後,由於女兒已經訓練好湯姆在報紙上大小便的習慣,因此很快就適應自動到後陽台舖的報紙大小便,沒有對毫無飼養寵物經驗的我們造成不便,但頭痛的是當家裡只剩下牠獨處時候,卻到處亂咬一通,桌腳、沙發角、拖鞋架、樓梯角、牆壁踢腳板等都難逃一劫。結果在2003年中,接受女兒建議,又領養了一隻似乎被丟棄並被欺凌(右後腳有受傷)過的混種白色幼犬,當時應該正是中元節前後,遂取名元元,屬於一種小型犬,記得是特別帶著湯姆去領養元元的,目的是冀望牠們以後能和平相處,而由於元元十分瘦弱,因此先送到動物醫院檢查、結紮後才來到家裡(後來湯姆也去結紮)。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有了夥伴,湯姆又成為老大,可以隨意逗著元元嘻戲,因此亂咬東西的惡習就不見了。
    元元初來家裡,十分怯懦內向,總是默默的捲縮在牠的窩裡,像個小媳婦,想來在流浪期間曾經受到欺凌之故,無論對湯姆或我們都保持距離。但隨著時間流逝,對週遭環境逐漸熟悉,知道現在不但三餐不虞還有零食可吃,而且安全舒適受到主人呵護關愛,牠的本性也就慢慢恢復,現在高興時,會突然像發了瘋似的快速跑動,不過只持續一會兒,又捲縮起來不動了(見第一張照片,2013110日拍攝)。總之,個性比較像貓,尤其當我坐著的時候,經常會跳上身來,蹲在腿上,似乎要向湯姆炫耀一番。至於湯姆的個性則恰恰相反,不但好動且是急性子,對週遭環境十分敏感,每天除了逗逗元元外,也喜歡和主人玩撿球、拉繩的遊戲,上樓下樓一定用跑的,聽到室外電梯上來的聲音就要急促的吠,從窗台看到馬路上正走著的狗則大聲吠的很生氣,若聽到救護車的聲音,牠的吠聲一定變的高亢直如哀鳴一般,總之,對不同的情境會有不同的聲音反應。等到累了,就趴在地板上,姿勢和埃及金字塔的人面獅身像一模一樣(見第二張照片,2013110日拍攝),若是更累,則把頭也垂下來貼到地板上,不動一下,但只要我們一走近牠,馬上又生龍活虎起來。奇妙的是,到了晚上,牠們的行為就顛倒過來,湯姆可以窩在牠的床上,一動也不動的睡到天亮,甚至連蓋的毛巾被也不會掉下來;元元則是三個窩輪流睡,還要不時起來到處走動,跟白天完全變了一個樣,確是貓的習性。
    若說到飲食就更有意思,湯姆永遠是囫圇吞棗,每餐狗食不要一分鐘即吃完,然後開始等著主人吃完飯後所給的點心(例如排骨、雞肉、蔬菜、麵條、吐司、蛋糕、狗罐頭等等),牠知道那可是比狗食好吃多了,無論給牠多少,都能全部照單全收到五臟廟,只有一樣,明顯帶有草味的蔬菜絕不吃,如此貪吃的狗竟然會有不吃的東西,也是一絕;元元則恰巧反過來,一到吃狗食時間,就似乎要牠的命了,每餐不會超過二十顆的狗食,以前會拖到三、四個鐘頭還不見得吃完,也曾經被罰過、罵過,都沒轍,現在已經大有改進,大約二、三十分鐘之內總會吃完(雖然有時還會剩個一、兩顆),因為知道吃完狗食後就有喜歡的點心可吃,狗食若沒吃完或吃得太慢的話,其它可口的食物就沒得想了,話說回來,元元雖然極為挑食,但對蔬菜卻也非常喜歡,任何蔬菜都吃,真是令人想不透。
    一晃眼,湯姆和元元來到家裡已經十年有餘,早成為我們家不可或缺的部分,不但要為牠們打理飲食、處理大小便、刷牙、洗澡、剪毛、剪趾甲、清洗衣物等,還要定時帶牠們到動物醫院吃藥(預防心絲蟲,每月一次)、打針(八合一、狂犬病疫苗,每年一次)、擠肛門腺(每月一次),每天還要帶牠們外出散步 (目前湯姆體重在15公斤上下,元元也接近5公斤,似乎已略微超過中型犬和小型犬的平均標準),偶而還要帶牠們去野外走走(見第三、四張照片,200775日拍攝),可真是忙的不亦樂乎,當然也破費不少。但是想到牠們雖然不會說人話,仍為我們的退休生活增添許多樂趣,甚至從牠們身上學到一些知識,尤其體認到許多生物都跟我們人類一樣,是有心靈的,是有感情的,是值得我們尊敬、珍惜的,我們些微的付出實在微不足道,只是每當看到有關流浪狗的各種報導,深感歉然,因為除了略做一些捐獻之外,並不能再提供更為具體直接的協助,像對待湯姆和元元一樣。

2014年2月1日 星期六

老周慢跑經驗紀實

    今天是2014年農曆大年初二,天氣晴朗,清晨七點半出門,到社區後山快步走路10分鐘熱身,隨即慢跑了6公里,在山上繞了一大圈,費時1小時5分鐘,雖然山路上上下下,但多是柏油路面,每公里的pace平均維持在10分鐘,較往常略慢,因此不感覺累,輕輕鬆鬆跑下來回到家,shower之後,全身舒暢無比。吃罷早餐,打開電腦,照例把今天的慢跑紀錄上載到endomondo,發現從20129月開始慢跑以來,自己的累積慢跑里程已經超過550公里,累積慢跑時數則達到90小時30分鐘,今天剛好是第100次的登錄,似乎有那麼點歷史意義,遂興起寫一篇短文的念頭。
    2012年是自己退休屆滿10年的一年,也是踏入65歲正式成為老年人的一年,那時女兒和女婿經常慢跑健身,並正準備同赴英國留學,看到他們如此裝備齊全的熱衷於慢跑,心想自己當初留學美國時,經常在學校田徑場長跑5000公尺或沿著學校附近的湖邊慢跑,也許現在還能夠再跑,只要把速度放慢就行了,何況種菜多年,身體還算硬朗。話雖如此,要把念頭化為行動可不簡單,到底已經上了年紀,顧慮頗多,心臟能否負荷?何況自己髖關節又常會出狀況。但女兒和女婿一再鼓勵我,不妨先從三公里試試看,並告以長跑的老年人相當多,毋須過於擔心。就在這樣猶豫不決的情況下,他們幫我報名了當年92日的城市路跑賽3K休閒組,並陪著我跑完全程,費時17分鐘,雖然只是短短3公里,卻使我就此克服了老年人不宜長跑的心理障礙。隨後,自己偶而會獨自開車到碧潭附近的河濱去慢跑,距離也逐漸拉長,短則六公里,長則十公里,但每次跑完後,總感覺小腿肌肉非常酸痛,需要休息幾天才會消除。接著參加了1118日的統一發票盃台北場路跑活動10公里組,當然是和女兒、女婿及他們的一位朋友一起跑的,由於已經慢慢地了解到pace的重要性,又有人陪跑調整pace,結果費時90分鐘順利跑完全程,跑後十分疲累自是不在話下,但自己對慢跑終於建立起信心和培養出興趣。當年底,女兒和女婿出國在即,百忙中仍不忘為我添購慢跑所需的各種裝備,感激之餘乃發出豪語,待他們於次年暑期回台休假時,要一起跑半馬(亦即半個馬拉松)
    2013年可謂是自己慢跑的調整年,總共跑了61次、388公里,短距離(3~6公里)的就在住家後山道路跑,長距離(8~13公里)的則到碧潭附近河濱跑,平均每隔五、六天跑一次,小腿肌肉痠痛感已因慢跑次數增加而逐漸消減,但有時卻會發生髖關節不適甚至疼痛的問題。一位老友得悉後,勸我慢跑不可過量,因為由於年齡關係,髖關節之間的軟骨已經磨損的差不多了,而這種軟骨是不會再生的,若只是感覺不適還無所謂,但若疼痛即表示髖關節因過度摩擦而發炎了,務必注意,並建議我不妨利用散步之餘略微慢跑一、二公里即可。事實上,當年暑假女兒和女婿從英國回來休假,我們三人加上他們的一位朋友一起參加了629日的碧潭ZOOT星光夜跑12公里競賽組,實際距離約13公里,而我在跑過11公里後,髖關節即因疼痛而無法繼續跑下去,最後女兒和女婿陪我走了1公里多,然後勉強慢慢跑向終點,費時2小時13 分鐘,當然,成績比統一發票盃差多了。可是自己向來是不服輸的,女兒和女婿於八月轉道美國探望同學赴英之後,我再三檢討,仍然認為造成髖關節疼痛的主因是在菜園勞動時蹲得太久,經和女兒用skype討論,乃調整慢跑訓練計畫,改為每週二、四、六清晨慢跑,週二和週四都利用散步熱身後慢跑山路3公里,週六增為4~6公里,隔週六則到碧潭河濱慢跑9~11公里,並放緩pace。同時,每天早上空腹吃兩粒維骨力,菜園連續下蹲時間絕不超過一小時,一感覺痠痛立即站起來,並請老弟幫忙種植幼苗、拔除雜草等必須蹲著做的工序,就這樣一晃過了五個多月。目前,每次慢跑下來,無論距離長短,髖關節尚稱正常,對慢跑的興趣也就更加濃厚了。
    今年自己已邁入67歲,每次3公里左右的山路慢跑只在上坡時顯得吃力,整體上感覺很輕鬆,平均每公里的pace可以維持在8.5分鐘,至於10公里左右的慢跑,最後兩、三公里都很吃力,心跳有時超過150pace平均可以維持在 9.5分鐘,跑後無任何不適感,惟須休息一天以恢復體力。整體觀之,這樣的成果算是不錯的,之所以如此,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第一,傳統跑步鞋比較適合老年人;第二,完整的裝備有利於長距離慢跑;第三,維持穩定的pace非常重要;第四,每次跑完全程的意志力不可或缺;第五,偶而參加一些比賽可提升興趣。不過,對我而言,人生已到了夕陽西下的時段,應該要懂得適可而止的道理,一年多的慢跑經驗,讓我現在只期望目前的慢跑模式能夠持續下去,至於跑半馬的目標已經不敢再奢想了。